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2020年第一季度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分析

作者:王彦刚 来源:正宁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4-27 10:03:22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行政推动,以生猪、肉牛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第一季度,全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一、逆境中前景看好,实现了增多降少

去年以来,在全国畜牧业市场持续回升的大环境下,全县畜牧业走出低谷、持续复苏,在逆境中前景看好、在启稳回升中迅速发展。第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3207.69万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畜牧业实现“八增一降”,总体发展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分畜禽种类来看,禽蛋总产量353吨,增长12.1%;家禽存栏20.97万只,出栏1.08万只,分别增长27.4%、7.1%;羊存栏1.42万只,出栏0.26万只,分别增长10.1%、2.3%;牛存栏0.37万头,出栏0.06万头,分别增长11.3%、1.6%;生猪存栏4.96万头,增长29.0%,出栏1.07万头,下降7.1%。

二、市场中历练提升,畜牧业主导成型

全县畜牧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初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以肉牛、生猪、禽蛋为主导的规模养殖基地。

(一)猪肉价格居于高位,生猪规模迅速扩张。第一季度,生猪价格均价在17元/斤左右,与上年第四季度20元/斤相比,虽有所下降,但和往年相比,效益相当可观,催生了大批规模养殖户,使全县生猪养殖规模迅速扩张。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去年第四季度出栏高峰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生猪出栏小幅下降,但仔猪存栏明显增加,为今后多出栏、快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扶贫政策持续加大,肉牛出栏快速增长。随着扶贫政策的持续加大,外商和乡镇村能人投资建设肉牛养殖小区的热情异常高涨,这极大的促发了全县肉牛存栏的快速增长,也必将促生肉牛市场的消费需求,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市场快速发展。

(三)羊肉市场需求增加,设施养羊稳步扩大。通过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全县设施养羊规模稳步扩大。

(四)家禽存栏快速增长,蛋类产量大幅提升。截止3月底,全县规模养鸡户达到47户,其中存栏1000只至5000只35户,5000只至10000只9户,10000只以上3户。大型养鸡户蛋产量达到近300吨以上,拉动了全县的蛋产量高速增长。

三、研判中找准失衡,增强发展的后劲

(一)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虽然全县已初步培育了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特色养殖业,但仍然存在主导产业规模小、多而杂,区域特色发展不充分,规模养殖实力弱,现代发展程度低,转型升级慢,传统养殖业仍占据一定位置。

(二)龙头带动能力不够强。目前,全县的养殖龙头企业少,规模总量小,带动能力弱,上下游层次低,深加工转化能力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辐射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三)养殖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县养殖产业技术力量薄弱,科技创新能力较低,还没有形成高科技支撑、产业集群带动、结构协调发展的规模效益。

四、预期中给力加油,高质量大干快上

(一)理清思路,科学发展。要立足资源禀赋,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支持主产区和优势区集中力量发展,稳定发展肉羊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生猪生产,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产值和附加值,增加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举全县之力建办养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养殖小区”等经营模式,实现养殖业赶超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才,引进一批养殖技术先进、养殖现代化程度高、养殖理念领先的全国知名养殖企业和人才,辐射带动全县畜牧业全面突破快速发展。

(二)围绕重点,政策扶持。以生猪、肉牛养殖为重点,借助脱贫攻坚的政策资金扶持,集中产业扶持资金,在全县建成5万头肉牛基地,50万头生猪基地。同时,大力培育经营主体,不断扩展产业链,建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三)科学饲养,提高效率。转变畜牧养殖发展模式,实现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养殖方式的转变。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培育禽畜养殖示范大户,形成良性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现化化科学养殖基地的占比份额,提高高质量畜产品投入产出比,增加养殖户收入。

(四)行政推动,大干快上。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程跟踪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资金、用地、政策等问题。同时,各级政府要为养殖企业吃定心丸,当好养殖企业发展的智囊团、好帮手和服务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