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近年来,我们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养老服务范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成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1处,乡镇敬老院5所,村级日间照料中心94个,五保家园9个,形成了县有社会福利中心、两个乡镇一个中心敬老院、行政村有日间照料中心及五保家园的养老服务网络,实现了养老机构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存在的问题:一是养老机构配套设施比较滞后。永和福利院、五顷塬敬老院虽有独立卫生间,设有水冲式厕所,但由于水塔压力过小或没有水,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都要去室外旱厕,给老人造成困难,致使老人入厕难;全县各级养老机构普遍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只能为入住老人提供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基本生活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有待提升。目前,全县乡镇敬老院中,仅山河镇、永和镇敬老院为副科级建制,其他3个敬老院管理人员均由乡镇一般干部兼任;县民政局招聘的42名服务人员月工资仅为1200元(不含三金),待遇总体偏低,未达到最低工资标准;42名服务人员无1人有护理员资质,对老人服务处于低层次水平。三是养老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受观念、经济、家庭等原因影响,全县养老机构床位总体利用率仍不高,县社会福利中心入住率为77%,乡镇敬老院入住率为60%,五保家园入住率为51%;村级日间照料中心由于经费短缺、无专人管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各养老机构目前只能服务“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民政救助对象,无法满足日间照料中心寄养人员的要求,影响了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四是养老服务宣传力度仍需加强。对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不够广泛,没有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助老、养老的浓厚氛围;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还不够主动,群众对社会化养老有关政策知之甚少,多数“五保”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意愿不高,缺乏主动到敬老院养老的自觉性。
对策建议:一是建议省上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福利院、敬老院、五保家园、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经费、供养经费和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比例及供养标准;要不断完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规范内部管理,拓展服务功能,在确保“五保”和“三无”人员在养老机构供养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接收自费寄养老人,提高城市“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比例和保障水平。二是建议省上加强对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机制的政策支持。建议将县(区)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和农村中心敬老院纳入事业单位序列管理,增加人员编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研究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优惠政策,从土地使用、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向养老服务业聚集,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各类老年文体设施,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三是建议省上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养老队伍“专业化”。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全县养老机构负责人、服务人员及其它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采取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和在养老机构增设公益岗位相结合的办法,下实手解决我县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和养老机构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等突出问题,确保养老服务队伍稳定,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