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正宁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出 “重拳”、打“组合拳”,真心实意纾困解难,主动服务优化环境,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释放政策红利。全面落实各项政策,细化扶持措施,释放政策红利,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制定印发了《正宁县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减、免、缓、补”政策,建立驻企联络员制度和重点行业运行调度专班,组织开展“企业服务直通车县长接待日”和“百名局长精准服务帮扶百家企业”活动,34名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口帮扶34户重点工业企业,面对面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落实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恢复产能、渡过难关为企业减免各项税费1833万元、延期缴纳税款160万元,为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320多万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397.26万元。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政商联系沟通机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经常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宣传中央、省市县委关于鼓励引导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四办”改革,实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建立 “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受理、审批、发证全部落实 “一网通办”,严格实行窗口“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 、“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建立完整的线上线下运行机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企业登记注册无特殊情况全部实行现场办结,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超过2天,个体工商户当天办结,提高了办事效率,规范办事行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严格落实省、市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优惠政策,对涉农贷款投放有一定资金困难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做到不抽贷、不断贷,持续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奖励比例和补贴力度,让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主动对接银行系统,召开银企业座谈会,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向县内金融机构推荐中小企业27户,贷款需求5400万元,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11笔1868.73万元。四是推动转型升级。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煤电上下游产业延链扩链,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融诚服装厂、果袋厂、和琪昌建材公司、绿源生物有机肥厂等企业建成投产,融诚公司年产50000吨苹果果糖厂、诚通安防交通照明产品生产基地、5000吨中药材初加工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非公企业累计注册商标95件,布谷鸟机械制造公司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芳心之恋”苹果脆片、“惠尔灵”紫苏油、“核力水泥”“正宁老豆腐”等8个商标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芳心之恋”苹果脆片成功打进美国高端市场。
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融资贷款困难。虽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但我县中小工业企业融资基本以银行贷款为主,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少,加之企业信用等级低,致使企业融资贷款存在一定困难。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滞后。由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由个体户或家庭小作坊发展而来,管理人员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多数采用家长式管理模式,致使企业发展缓慢;部分中小微企业在经营上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模式,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致使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由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较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骨干企业,科研经费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弱,产业趋同比较严重,规模优势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有限。
意见建议:一是建议省上出台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管理办法,协调各金融机构降低贷款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二是建议省市组织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提升企业现代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