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服务贫困群众
---正宁县探索“1223”工作模式强化驻村帮扶工作
今年以来,正宁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驻村帮扶工作相关要求,坚持把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1223”驻村帮扶工作模式,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有效助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次调整”优结构建队伍。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精准优化调整帮扶力量。今年调整新增2个帮扶单位、62名帮扶责任人,调整帮扶户244户,对帮扶任务中的3个县直单位进行了合并调整,解决了个别帮扶单位帮扶任务重的问题。紧盯驻村帮扶工作队人员选派标准,采取“双向评估”的方式,对19个贫困村59名驻村干部选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因身体、家庭或其他特殊困难确需调整的26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及时进行了调整替换。目前,省市县乡127个帮扶单位3286名帮扶干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9676户、292名驻村干部组成9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了单位帮扶贫困村、干部结对贫困户、工作队长期驻村帮扶贫困村“三个全覆盖”。
“两次培训”强业务提能力。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指导与业务培训作为提高驻村帮扶工作成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分层分类推进,上下联动齐抓,采取集中培训、交流发言、以会代训等方式,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两不愁三保障”及脱贫退出政策解读、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及产业开发培育、法律知识讲座等7个课题,对19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全体成员及村党支部书记、75个非贫困村工作队队长、副队长和10个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了2次集中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驻村帮扶干部做好农村工作、扶贫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两项措施”强激励抓保障。积极推行正向激励与组织保障相结合的措施,全力促进工作落实。激励机制,实行驻村帮扶工作与评先选优、业绩考核、干部使用“三挂钩”制度,对驻村帮扶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乡镇组织落实、部门各负其责、全县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协作机制,各级部门通力合作,全力配合做好了19个省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生活保障,乡镇为工作队提供办公场所,各派出单位全力落实好派出人员的交通安全、体检、保险等各项工作;省财政为19个省定贫困村每村每年安排驻村专项经费1万元、第一书记经费1万元,全力保障工作落实;县财政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发放了乡镇工作津贴,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由乡镇统一监管,单独核算报账,有效保障了驻村帮扶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三级联管”建制度强管理。围绕驻村帮扶工作队由谁来管、怎样管好的问题,推行工作队县、乡、村“三级联管”制度,做到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纵向垂直领导,横向沟通协作。县级层面,调整了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1名县级总队长,并成立了专门班子成员,县级总队长由挂职县委副书记担任,负责全县驻村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专抓全县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工作;今年累计召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议5次,总队长例会暨业务培训会8次,进一步加大了对驻村工作的领导管理力度。乡镇层面,从乡镇选派1名党委领导担任乡镇总队长,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抓好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工作。村级层面,乡镇下派包村领导,专职协助驻村工作队长管理工作队、协调村干部,确保到村工作力量深度融合,工作推进步调一致、同向同力。今年,各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累计争取帮扶资金213.24万元,集中攻坚帮办实事880件,宣传精准扶贫及农业农村相关政策810场次1.2万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99起,引入社会帮扶力量捐资捐物13.2万元,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对驻村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审核:文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