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弘扬传承“四种文化”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正宁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传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传统文化、乡贤文化“四种文化”,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传承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全县现有红色资源50多处,先后公布申报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5处,近年来我县多方争取资金1067万元,对全县12处革命文物进行修缮加固。以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山河镇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和村级阵地建设“廉政文化长廊”,西坡镇石湾子村党支部通过重走红军路、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让广大党员群众接受革命教育的红色洗礼。县红河演艺公司以我县赵铁娃的英雄事迹为原型,创编大型红色舞台实景剧《红河激浪》。西坡镇高红村将“村史馆”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村民、群众在参观中接受红色教育,为乡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依托。
二是发展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则,打造永正镇佛堂“田园综合体”,建设特色景观小品、垂钓湖、休养林等;实施山河镇解家川村“一村万树”工作,打造现代产业游乐村落;打造冯柳村“陇上田园”肉牛养殖基地,建设现代化肉牛产业养殖观光基地、陇东早胜肉牛科技展览文化认知馆;实施西坡伍畔“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休闲旅游体验项目;建成三嘉乡关川村“十里荷花湾”景观带,龙咀子甘木沟民宿景区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大创意研发和创意包装,研发设计民俗文化产品7大类128种,从业人员5102人,年均生产香包刺绣产品70多万件(套),实现产值1500万元。
三是培育文化人才,引领乡村振兴。依托“三区”文化人才培训项目,组织开展香包、刺绣等文化产业培训班,巡回各村开展广场舞、自乐班、器乐等文艺培训活动,先后建起了正宁县第一个“农家书屋”——姚牛书屋,倡导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民文化联谊会”,组织举办了全县第一场村级农民运动会,自费创办了农民文艺杂志《牛苑》,社会反响巨大。积极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至目前,全县现有各类乡土文化人才2000余人,组建文化队伍65支,带动乡村培养发展文化骨干人才1500余人,演出场次达500余场,受惠群众20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广大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
四是培树文明新风,加速乡村振兴。围绕群众思想实际和彩礼问题症结,大力开展“1+N”(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宣传,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乡贤文化,命名表彰各类先进典型59人,定期发布“孝道红黑榜”“善行义举榜”,大力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五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文明实践所和98个实践站。组建成立了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和 4 个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全县94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新风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