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正宁县“红色村”成为乡村振兴“新样板”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05 09:41:19 浏览次数: 【字体:

正宁县是革命老区,革命遗址遗迹存留丰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正宁县先后组织实施了王录村、南邑村、柴桥子村、新庄子村4个红色美丽村庄项目,深入挖掘老区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

用好红色试点资金,精心编制红色项目。正宁县高度重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牵头,乡镇党委组织实施,与史志、文旅、发改、等部门及时协调,做好项目前期红色资源挖掘、项目申报立项、环评规划、用地规划等。乡镇成立工作专班,先后征集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对红色村建设意见建议16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主持召开方案设计座谈会4次,邀请县域权威党史专家参与,与设计公司就红色村建设、红色元素植入、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行反复对接、酝酿讨论,并多次深入现场调研指导,深入农户宣传政策,引导群众支持参与红色村建设,将红色村建设与乡村规划、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实施“一村万树”工程、拆废拆旧和农村改厕,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搭建红色试点平台,助力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教育是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宁县立足不同村庄特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收集整理民间收藏史料,编制红色革命故事图书,在中小学校开设红色课堂,让青少年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广泛深入讲好军民鱼水情的红色故事,组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等。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开展“上一堂红色党课、走一段长征路、打一场攻坚战、看一场红色电影、吃一餐红军饭”的“五个一”活动。宫河镇党委组织机关青年干部在邓小平旧居诵读李大钊名篇《青春》,编印《红色记忆-邓小平在王录》等红色故事6篇,党委书记带头讲述邓小平在王录的故事,组织党员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讲红色故事等主题教育14场次、800多人次。依托红色试点资源,壮大红色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原动力”,正宁县围绕资源开发、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王录村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3座,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42万元,相比去年5.15万元,有了全面突破。南邑村整合资金210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场,租赁鑫鼎盛合作社,现牛存栏305头,村集体经济年增收可达12.5万元,结合红色资源开发,积极打造集弘扬文化、旅游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加强村集体经济收益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信息公示公开,做到“凡事必上会、用钱必公示、分配有方案”,大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紧盯红色试点契机,筑牢红色村级组织。结合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正宁县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对村级财务、惠农政策等工作的监督。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推行治安户长制,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为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崇德向善、向上向好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