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正宁县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作者: 来源:正宁融媒 发布时间:2023-08-09 19:31:54 浏览次数: 【字体:

正宁县把发展特色民俗文化作为打造名片、提升人气、繁荣文化的重要举措,民俗文化取得长足发展。

4b94172365504fbcbd9e6130339796c8.png

正宁县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广泛,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及时制定出台了《正宁县关于扶持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民俗文化研究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投入资金30万元,在全县8个乡村建成了文化集市销售网点,在山河镇董庄村建成“文化集市”一条街,入驻销售企业10家,年销售额突破300多万元。以香包、刺绣、根雕、山核桃、泥塑、剪纸等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全县香包生产已涉及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4178户、14891人,发展重点村12个,创办香包刺绣公司23个,加工厂6个,年生产能力达到250万(件),销售收入达1.5亿元。

正宁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杜新辉说:“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县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将民俗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事业有效结合,全力推动乡村旅游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民俗文化产业公司22家,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2个,以香包刺绣、正宁老豆腐、山核桃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得到复苏和发展,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9300多万元。”

正宁县文化馆加大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在全县94个村开展非遗普查,对全县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登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深入挖掘,精心打造,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正宁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路养妮说:“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挖我县历史文化底蕴,实施传统守艺培训,建办非遗传习所18个,支持传承人授徒传艺、开展传习活动,激发非遗内生动力,不断加大非遗品牌建设力度,推动非遗与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相结合,利用市场激发非遗生命活力。注重宣传引导,促进非遗保护融入现代生活,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增强非遗保护力量。”

至目前,全县先后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大类167项,其中木偶戏、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民谣、谚语、正宁老豆腐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香包、刺绣、剪纸、唢呐、民歌、陇东民居窑洞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全县有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12项、县级150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60名。香包、剪纸、刺绣、拉板糖、木偶、簸箕、柳编、山核桃等民俗文化产品及工艺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