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正宁:“蛮干”致富的两口子

作者:刘有刚 来源:县外宣办 发布时间:2017-01-16 08:38:00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年伊始,笔者沿着正周公路来到坐落于正宁县周家镇房村一组的正宁县珠珠乐养殖有限公司,刚下车就听见群猪觅食的“哼哼”声,闻声望去,田野上两幢蓝色彩钢猪舍上的顶扇还冒着缕缕白气。

  穿上消毒服,笔者在公司负责人刘亚平的引导下参观了猪舍:标准化猪舍两栋1300平方米,舍内产床、定位栏、保育床以及通风换气等设施齐全,附设有库房、消毒防疫室、更衣室、药品室、病猪隔离区、沼气池及饲料加工地。据介绍:公司目前总投资74万元,种猪120头,年出栏良种仔猪600头,育肥猪出栏700头,年纯收入可达18万元。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董事长是位大款,其实公司的董事长刘小妮正是刘亚平的媳妇,他俩既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土豪,而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农民,注册公司时为了争取妇女创业贷款,就将公司注册到了刘小妮名下。如今,俩人虽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但除了雇人清理粪便外,所有的养殖活都是他们自己干。

  当笔者问到两位的“致富经”时,刘亚平笑着说:“蛮干,这村里人都知道。”看似幽默的一句话,其实蕴含了他们多年艰辛的奋斗历程。

  “刚结婚那几年,他想抽包喜珠烟,都要借钱好几家。”刘小妮提起那几年艰苦的日子,眼睛里就泛起了红晕。为了生存,他们外出打过工、进窑搬过砖头、上街卖过西瓜,就在日子基本能够维持的时候,刘亚平为赚更多的钱,却被朋友骗进了传销组织。“当时我真的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家里磨面的钱都是跟村支书借的,就他还一直跟家里要钱,没办法,我把两个孩子留给了婆婆,只身前往湖南找他,好在他听劝,我们才想办法逃出了那个害人组织。”刘小妮的眼里已经有了泪花。

  往后的日子有多难,大家可想而知,好在他俩夫妻“志同道合”,为了生活,为了能够还清传销欠下的情债与钱债,他们只能“蛮干”,烤烟别人栽一亩,他们就种5亩,没地就想办法包,别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煤油灯下系烟。黄皇天不负苦心人,勤劳的他们生活慢慢有了好转。

  不甘寂寞的刘亚平,2010年了解到国家对农机购置有补贴政策后,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是贷款买了一台二手拖拉机,还远赴山西买了正宁县第一台起药机。在正宁药材市场一片大好的那两年,收种时节,他和他的拖拉机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超前的眼光和辛勤的劳动彻底扭转了贫穷的生活。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就在他们刚刚走出困境还未过上幸福生活的2012年,刘亚平因过渡劳累,走出驾驶室住进了病房,高额的住院费和医疗费,使他们刚有转机的日子又重新跌进了深谷。经过病魔折磨的刘亚平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开着拖拉机去挣钱了。

  生活经过风雨的两口子,面对困难已不再那么恐惧,2013年还是凭着那一股“蛮劲”学起了养猪,没钱、没设备、没技术,两口子只能再次向亲戚朋友伸手,向银行贷款,甚至高息借贷,边养边学,边养边建。生活好像就爱跟穷人开玩笑一样,2014年猪肉价格开始猛降,给他们的养猪事业雪上加霜。困难面前考验的是意志,无数次的挫折已将他们的“蛮劲”锻造成了“犟劲”。每月2万元的饲料款他们已经无处筹集,只好下狠心包了30亩地种玉米自产饲料,艰难的岁月,无数个不眠之夜,两口子苦苦支撑,身体廋了一斤又一斤,眼眶深了一圈又一圈,硬是扛住了一年多赔进20多万元的养猪事业。“那段日子现在想都不敢想,两人既要养猪还要上地,活多的时候忙的睡不着,活少的时候愁的睡不着,我们曾多次想放弃,但一屁股的债只能硬撑着。”刘小妮的声音已经沙哑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015年政府的“双联”行动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投来了救命草。双联干部邓芳芳建议他们把养猪厂注册成公司,争取政府的养殖扶持资金。看到了希望的他们在政府和双联干部的帮助下,2015年8月顺利注册了正宁县珠珠乐养殖有限公司,也如愿以偿的领到了20万元的“救命稻草”。在2016年猪肉价格回涨的形势下,他们不但翻了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居安思危,经历过挫折的他们,并没有在幸福面前迷失方向,而是趁着大好的猪肉市场,扩规模、学技术、拓市场、带乡邻,在他们的带动下,4户村民入股他们公司, 6户村民建起了自家的养猪舍。

(编辑:樊翼龙)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