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用心化解百家结
“有事找司法所,不用上访多大的难题都能解决。”在正宁县永正镇方圆百十里,群众都这样说。正宁县永正司法所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处“桥头堡”的作用,将法律的金钥匙送到群众手中,将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农村大地之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解难题 成功化解信访积案
1989年永正佛堂村修建袁坪小学时占用村民杨某自留菜地0.8亩,当时未向杨某补拨耕地,而以0.8亩耕地补偿400斤常产量的方式先予解决。直到1991年,村组干部在村河滩处为杨某划拨0.8亩耕地,杨某以地块位于河滩处,无法耕作为由而拒绝耕种,也未缴纳农业税,后该地块被划拨于他人。2011年,鉴于袁坪小学搬迁,旧址废弃,经镇、村两级调处,将袁坪小学院内0.8亩耕地划拨与杨某。但地块划拨后,同村村民赵某以其住宅系危窑,并经县教委有关人员同意借袁坪小学暂居为由,阻拦杨某耕作划拨的耕地,故杨某一直无法耕种。村组多次调处,赵某均以借住为由拒绝杨某耕作,致使杨某多次上访。
为彻底有效化解该起信访积案,2016年8月份,永正司法所经过多次细致调查了解,在查清问题症结的前提下,会同镇民政办、经管站和村组干部等工作人员采用“会诊”联合调处方式,通过亲情感化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各方均在协议上签字确认,并愿意接受和履行协议规定事宜,同意化解双方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隔阂。
调纠纷 主动作为获当事人“点赞”
2016年6月10日,客商周某与村民刘某达成口头协议:“周某支付刘某劳资报酬;刘某将周某购买的木材装于周某货车,双方权利义务履行完毕。”协议履行期间,刘某不慎坠下货车,致臀部重伤,行动不便。事发后,周某及时将刘某送往县城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经诊断,刘某系盆骨两处轻度骨折,入院治疗。
刘某出院时,针对赔偿费用,双方争执不下、协商无果,随申请司法调解。调解中,刘某要求周某赔偿个人住院期间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其他杂费以及后续治疗费等共计40000元;周某以刘某应承担相应过错为由辩驳,仅付刘某各项费用共计12000元。永正司法所通过走访了解当事人、家属、现场证人及刘某主治医生,在对事件过程、病情诊疗和费用花销有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调解人员本着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工作原则,认真耐心的释法说理,细致入微的从中调和,最终促成周刘二人消除隔阂,达成和解协议。周某当即支付刘某各项费用共计19500元,双方侵权责任纠纷一案成功化解,双方均表示日后要常联系、勤走动,和睦相处。同时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热情、认真、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表示衷心感谢,还亲切比喻司法调解者是群众身边的 “热心朋友”,积极为永正司法“点赞”。
重服务 利用网络视频为父子传真情
2014年10月21日对于永正镇江某一家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他们一家与分别9年的儿子终于见面了。
2005年后半年,刚结婚的永正镇江某和妻子一起外出到湖南打工,由于年轻,一时冲动,致自己的妻子死亡,案件判决后,江某被关进了湖南省德山监狱,入狱之后,在监狱管教的帮助下积极改造,表现突出,可就是不想和家中的父母联系,家里人只知道孩子犯了罪,被关进了监狱,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就这样9年时间一晃过去了,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可就是等不到儿子江某的消息,心里十分着急。2014年国庆公休假刚结束,江某的女儿带着湖南德山监狱致服刑人员亲属的公开信来到县司法局,说明了江某的具体情况,县司法局安置帮教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系统和湖南德山监狱联系,利用监狱为方便边远地区、老弱病残和特殊情况急需探视的亲属开通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通过网上申请预约,确定江某和父母视频会见的时间为10月21日早上9点。
21日一大早,江某的父母儿女四人来到司法局等待会见,9点钟,失去联系9年之久的江某终于通过视频如期与家人见面,嘘寒问暖,相互鼓励、相互安慰......
(编辑:樊翼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