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科技“加速跑” 田野焕新机——正宁县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陇东报 发布时间:2025-04-11 16:30:25 浏览次数: 【字体:
春日的正宁大地,无人农机轰鸣声响彻田野,田间课堂培训热火朝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逐步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点上开花……
今年以来,正宁县通过政策精准扶持、技术服务下沉、数字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惠农 激发内生动力
为服务好春季农业生产,正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积极衔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今年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9.424万元已通过惠农系统发放,补贴农机具224台(套),受益农户147户,出台激励办法,聚焦肉牛、苹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通过资金扶持、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全力破解农业产业“小散弱”难题,探索农民增收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县上通过‘政策入户大宣讲’,配套金融信贷‘绿色通道’,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田间地头,同时,还创新推出‘春耕贷’产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设立3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种子、化肥、地膜、农机具购置以及农田水利、蔬菜大棚建设,通过‘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精准对接,满足群众的农业生产需求。”正宁县农业农村产业化中心主任张建文说。
技术护航 凝聚保障合力
日前,在正宁县西坡镇石家湾子村,正宁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白祎杰为农民讲解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与操作规范,针对农民关心的品种选择、种植方式等问题,为他们逐一解答。“以前玉米和大豆分开种,产量上不去,现在学会了复合种植,1亩地能多收几百斤。”参加培训的村民说。
今年,正宁县在西坡镇石家湾子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落实复合种植面积1000亩,农业部门下派百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重点围绕顶凌覆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内容开展集中培训指导。“我们计划在全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0亩,我们将结合地膜科学化使用、耕地质量提升、绿色防控、一喷多促等措施,提升粮食单产,实现粮食丰产、群众增收。”正宁县农技中心主任任杰说。
走进正宁县山河镇蔡峪村的蘑菇大棚,一簇簇平菇长势喜人,村民穿梭在菌棒间忙着采摘。据悉,蔡峪村蘑菇种植基地的16万棒头茬平菇已抢“鲜”上市,总产量预计将突破240吨。
菌菇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正宁县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宁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打造了周家镇西庄村、永正镇王沟圈村、山河镇蔡峪村、湫头镇苟仁村等食用菌生产基地6处1000余亩,壮大了基地规模。同时,坚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建设、企业农户政府一体发力、政策科技资金一体支撑,推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资源,建设标准化种植大棚,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科技赋能 提升发展能力
正宁县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无人驾驶覆膜机搭载北斗系统,实现了直线上的无人化覆膜作业。设施蔬菜产业园的智能化育苗大棚内,一排排嫩绿的蔬菜种苗整齐排列,工人们忙着对种苗进行水肥管理,这里培育的40余万株优质种苗即将出圃,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蔬菜种苗。
正宁县大力推广蔬菜机械化、集约化育苗技术,提升蔬菜育苗的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为设施蔬菜及大田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种苗保障,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同时,正宁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推广矮砧密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等苹果实用栽培技术。“以前种植管理靠经验,现在用智能数据说话。”正宁县榆林子镇果农杨宁宁通过参加“骨干培训”,掌握了矮砧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果园用工成本减少40%,优果率提高30%。
针对老果园品种单一、效益低下的难题,正宁县积极推广瑞阳、瑞雪等优质苹果品种,形成了以晚熟红富士主导,瑞雪、瑞阳等新品种为补充的多元化苹果种植格局,果农收益显著提高,亩均产值由8000元提升至1.2万元。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