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筑牢根基促进发展 奋力书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正宁答卷”

作者: 来源:正宁发布 发布时间:2025-06-05 09:30:46 浏览次数: 【字体: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基础,党的文化领导权本质上是政治领导权在精神领域的具象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从战略高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根本任务、时代特点、历史使命进行系统谋划,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近年来,正宁县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固根基、鼓干劲,育新人、激活力,着力促发展、塑形象、开新局,全力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正宁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聚焦抓首要、固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一是在规范化系统化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抓实抓细五项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列席旁听和督促指导,不断完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理论学习更加系统深入、形成自觉。制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分专题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讨。二是在内化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围绕中心工作,筛选确定研究课题,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持续推出有深度、有质量的理论成果。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融媒体中心阵地作用,通过开办“理润正宁”理论专栏、举办理论宣讲活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三是在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持续打造“理润正宁”宣讲品牌和“三清网评”特色理论栏目,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广泛开展重大主题宣讲、基层理论宣讲。创新推出“1+N”宣传宣讲模式,推广打造一乡镇一宣讲品牌,积极开展分众化、精准化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

突出强信心、鼓干劲,持续巩固壮大团结奋进的主流思想舆论。

一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创新舆论宣传方式,强化媒体阵地建设,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县属各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26个,组织开展“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等采访活动10多次。二是提升媒体融合质效。

聚焦“新闻+”能力建设,持续实施融媒体“强身壮骨”行动,组织宣传员到融媒体中心开展跟班学习、业务轮训。加大新闻采编人员培训力度,举办媒体融合发展和新闻从业人员培训班,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三是强化对外宣传提升。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运用新华网正宁频道,刊播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报道。组织网络大V、网络名人在黄帝文化旅游景区、罗川古城、红色王录3A景区等开展网络推介活动,有效提升正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围绕树新风、育新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坚持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十个一”示范创建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力抓手,扎实开展各级各类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先进典型候选人储备库、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培育库”,常态化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讲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放大“身边好人”效应。二是持续激活移风易俗“新动能”。注重发挥“红线线”文明实践基地实效,常态化开展青年联谊交友、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宣讲、集体颁证等主题活动。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移风易俗工作典型经验,推出了“正宁县精打‘五张牌’推进移风易俗”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三是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移风易俗专题宣传”等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深化拓展实践所(站)示范化建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发展,着力打造“唱响陇塬”文明实践品牌,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着眼促改革、激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是赓续历史文化根脉。加大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巩固提升“三清故里·福康正宁”文化品牌,建立文艺作品选题策划、创作生产、宣传推介机制。纵深推进罗川古城、红色景区建设,依托正宁县关中苏维埃政府旧址展览服务提升、秦直道遗址正宁段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等项目,推出了一批重点“引客入正”文旅项目。二是蓄能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聚焦产业链优化升级、数字化新业态培育、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重点方向,积极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全力争取纳入全省、全市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三是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深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坚持开展“月读一本书”“每天一小时”等活动和“文化进万家”“春绿陇原”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