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正宁县:暖胃 “小食堂” 撑起养老 “大幸福”

作者: 来源:正宁发布 发布时间:2025-07-25 17:25:17 浏览次数: 【字体:

正宁县各乡镇的老年助餐点里,近来烟火气越来越浓,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热饭,欢声笑语不断。正宁县以老年助餐点为抓手,从宫河镇的标准建设,到周家镇的规范运营,再到永正镇、山河镇的服务创新,全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让 “一餐热饭” 成了温暖民心的幸福纽带。

标准打底,筑牢助餐服务根基

标准化是服务质量的生命线。走进宫河镇南庄村助餐点,80 平方米的空间里,厨房瓷砖墙面干干净净,消毒柜、留样柜等设备摆得整整齐齐,餐厅文化墙上 “尊老敬老” 的字样十分显眼。助餐员巩大姐擦着灶台说:“连碗筷都是镇里统一买的,我们只管安心做饭!”

宫河镇推行“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物资采购” 模式,9 个村的助餐点都达到了标准化配置,不仅解决了 110 余名老人的吃饭难题,还拓展出农家乐经营、工地供餐等多元服务。王录村 “一体两用” 的助餐点里,游客能和老人一起吃农家菜;西里村助餐点联动周边鱼塘,让垂钓者及时尝鲜刚出水的活鱼。这种 “标准打底 + 多元拓展” 的模式,既守住了养老服务的初心,又让助餐点在便民中焕发活力,实现了公益属性与可持续运营的双赢。

精细运营,守护舌尖上的安心

运营细节里藏着服务温度,周家镇从筹资、设施到监管的全链条精细管理,让老人吃饭的 “小事” 变成了放心的 “大事”。“一碗饸饹面 5 块钱,天天换花样,比家里热闹多啦!” 周家镇房村的张奶奶端着热饭说。这个由老村校改造的助餐点,是周家镇盘活闲置资源的生动实践。

周家镇在规范运营上狠下功夫:建立 “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社会捐一点” 的多元筹资机制,每月动态调整补贴;全面完成助餐点适老化改造,防滑地板、扶手等设施一应俱全;严格执行 48 小时食品留样制度,监管小组定期排查安全隐患。“账目每月都公示,每笔钱花在哪儿清清楚楚。” 镇干部指着村务公开栏里的收支明细说,透明化管理让老人吃得放心。

多元服务,拓展幸福生活场景

助餐点不只是 “饭堂” 更是 “乐园”,永正镇、山河镇的服务创新,让老人在吃饱吃好的同时,更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5 块钱吃饱吃好,饭后还能下棋聊天!” 永正镇刘堡子村的老杨赞叹道,这话道出了助餐点的多重价值。该镇 7 个运营中的助餐点,不仅提供 5-10 元的优惠套餐,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书画、舞蹈等活动,让助餐点成了 “老年乐园”。

山河镇创新“助餐 + 娱乐” 模式,在 9 处助餐点都设置了棋牌室、活动室,还引入了专业厨师团队和志愿者队伍。“既解决吃饭问题,又有人陪伴解闷,这政策暖到心窝里。” 冯柳村的谢大爷说,这也是老人们的共同心声。

目前,全县75 个行政村已实现老年助餐点全覆盖,切实解决了农村老年人 “吃饭难” 问题。村级老年助餐点的全覆盖,是正宁县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更通过助餐点搭建起交流平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