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项目建设“有热度” 民生福祉“有厚度”
今年以来,正宁县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以项目建设的“热度”,托举民生福祉的“厚度”,让发展成果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移风沟综合治理:生态治沟筑牢民生“安全厚度”
“沟边塬面一到雨季被冲拉,垮塌时有发生。现在整个把边坡整修了下,还栽树、修栈道,水变清了、坡变绿了,人住得踏实了,以后还多了个散步游玩的好去处。”山河镇居民杨明亚望着移风沟的变化,语气满是欣喜。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正宁县以“固沟保塬、固土护城”为目标,让生态治理项目既赶进度,更重实效。聚焦生态治理、固沟防冲、边坡治理、水质提升四大核心工程,6.1公里道路串联沟域两岸,2.5公里栈道打通群众休闲通道,3万余株乔灌木为荒沟披上“绿装”,14.3万平方米补植复绿区域重现生机;同时,治理23.8万平方米水土流失区域、修复0.86万平方米湿地,用“生态+工程”双措并举筑牢防护屏障。
“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提升生态质量、保障塬面与城区安全,更能打造集防护、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廊道,让‘生态后花园’成为群众的‘安全栖息地’。”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老年助餐点:暖胃食堂做实民生“幸福厚度”
“助餐点上的家常饭可口实惠,吃完还能和老伙计打打牌、聊聊天,比在家里还热闹。”在榆林子镇中巷村老年助餐点(互助幸福院),刚吃完午饭的杨文科老人满意地说。
针对农村独居、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正宁县全速推进村级老年助餐点建设,用“一餐热饭”破解民生难题。榆林子镇中巷村助餐点投入资金配齐了标准化厨房、餐厅、多功能活动室、直播互动区及广场,让助餐点从“吃饭场所”升级为“休闲乐园”。
“助餐点不仅要‘建得好’,更要‘运营好’。”中巷村助餐点负责人冯亮介绍,为保障助餐点可持续运转,镇上用“个人出一点、村集体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机制,筹措运营资金;同时延伸服务链条,提供预约供餐、上门送餐、紧急照护等服务,让助餐点成为老人的“健康加油站”“休闲俱乐部”。
通组水泥路:以工代赈拓宽民生“增收厚度”
“以前去塬上种地收秋,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全是泥,拉化肥得靠人扛;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用车10分钟就到地头,我还在工地上干了俩月,赚了6000多块钱。”西坡镇韩坳村村民李定平说。
西坡镇韩坳村、柴桥子村通组水泥路以工代赈项目,聚焦群众“出行难、增收难”痛点,修建两条关键主干道。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不久后全面通车。
“这条路不只是‘便民路’,更是‘增收路’。”西坡镇武装部部长尤超表示,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模式,优先吸纳20余名当地村民参与建设,人均增收5000余元,真正实现“修一条路、惠一方百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