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正宁“新农人”玩转“云端”助农 特色农产品销向全国大市场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16:50:59 浏览次数: 【字体: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正宁县一批“新农人”正积极拥抱数字浪潮,他们将智能手机变为“新农具”,把直播间当作“新农场”,通过直播带货新模式,将正宁苹果、紫苏油等特色农产品送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个人IP打造品牌

永和镇罗川村“罗川婆媳”抖音主理人唐军彩告诉记者,她的直播助农事业起步于2022年。起初,她只是在抖音平台注册了账号,分享与婆婆的乡村日常,尽管从一开始就是抱着“要涨粉”的心态,但涨粉速度却出乎她的意料,视频播放量越来越高,意外走红。随着人气增长,唐军彩开始尝试销售家乡特产。“刚开始销售咱们正宁的辣椒面、土鸡、玉米糁子等产品。”唐军彩说。2025年5月,事业迎来新发展,唐军彩正式注册“罗川婆媳”商标,开始打造自有品牌。

“我注册了‘罗川婆媳’这个商标,并逐步推出了咱们正宁的小麦粉还有菜籽油,小麦粉采用的是咱们当地的冬小麦研磨而成,吃起来香味特别浓郁,菜籽油采用的是传统工艺压榨而成,现已累计销售额超30多万元。”唐军彩告诉记者。

专业团队提升市场占有率

与唐军彩的个人IP不同,在正宁的苹果产区,还有像李旦旦这样的专业主播。她利用专业优势,在直播间里热情地向观众介绍:“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咱们的正宁苹果,它个头饱满、色泽红润,口感也特别好,可以说是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你的舌尖上。”生动的讲解和实时互动,吸引消费者们纷纷下单。李旦旦告诉记者:“销售是以线上为主,从9月份到现在已经帮助农户销售了5000多斤苹果。正宁苹果好吃,口感也特别,我们也一直在推进,给正宁的农产品打一个名气。”

党组织引领搭建多平台销售

在湫头镇王郎坡村,苹果、花椒、蜂蜜等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由于地处偏僻,好产品无人知晓,农产品只有运到集市摆摊卖,劳力劳神还卖不到好价钱。近年来,湫头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通过“党支部+直播基地+农特产品供应链+村播带货”模式,帮助群众销售生态水果和农副产品,走出了一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们村干部就是要帮乡亲们解决难题。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我们用直播这个新工具把村里的好东西送到全国消费者手上。直播间一头连着乡亲们的钱袋子,帮大家把辛苦种出来的好东西卖上好价钱,另一头连着城市的大市场,让更多人吃到我们的绿色农产品。我想给乡亲们打个样,告诉大家传统农业也能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越来越多的乡亲都学会用新思维、新技能去发展产业。” 湫头镇王郎坡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晓康说,2024年累计帮助农户销售苹果5万余斤,花椒、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共计1万斤,今年从9月到现在,通过互联网销售苹果2万余斤。

云端热销赋能实体

农特产品的“云端”热销,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倒逼供应链与产业协同的全面升级。正宁县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引入先进的水果采购处理、保鲜、深加工技术,优化了苹果的存储、运输和配送流程,形成了集种植、贮藏、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同时,为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正宁县金牛实业有限公司还推出苹果汁、苹果醋、苹果干、紫苏果等多种深加工产品,丰富了正宁农特产品的品类,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还为附近村民在加工、包装和网络营销等多个环节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在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近年来,正宁县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鼓励“新农人”在依托传统批发销售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变为互动性更强和可视化的购物体验。同时,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采摘节等活动,为正宁苹果、正宁紫苏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