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嘉乡“五个结合”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
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以来,三嘉乡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全乡整体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一是将全域无垃圾工作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在群众宜居条件改善上,争取项目资金512万元,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沿川160户民居进行提质改造,争取430万元对街区进行升级改造,街道实现了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全乡范围内建成休闲娱乐广场5个。街区及各村集中居民点共计安装太阳能路灯320盏,安装固定垃圾桶150个。栽植日本樱花、油松等各类绿化树种8000余株,主干道两侧种植格桑花、七彩花等各类花卉4公里。在群众出行条件改善上,建成刘川村至松树坪村、林坡康塬组至三嘉街道水泥路22公里,连户水泥路12.5公里,目前全乡实现了村组水泥路全覆盖。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全乡整体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观。在完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建设上,投资80余万元,建成污水收集池、垃圾转运站各1座,基本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这一目标。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上,在全乡范围内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站3个,积极动员农户以旧换新,全年回收废旧农膜20余吨,基本上消除了废旧农膜这一污染源。
二是将全域无垃圾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围绕“飞瀑流川”、“支党古渡”、“翠平晓月”、“幽谷响潭”等人文景点,投资600余万元,建成集浮桥赏荷、吊桥观瀑、鱼塘垂钓等特色旅游景观带3.2公里,“留得住绿水、记得住乡愁、摸得着幸福”的精致唯美川区基本形成。
三是将全域无垃圾同文明素质提升相结合。在教育群众观念转变上出实招,印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倡议书》4500多份,与农户签订环境整治承诺书和文明公约共计1600多份,各村组均建有全域无垃圾微信群,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认识上共鸣,行动上共振。在示范引领上求实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全域无垃圾,党员先行”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及农民党员先知先行,要求教育自己家人并通过自己影响带动邻里做好环境整治与保洁工作,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依托“党性锤炼日”活动,组织乡、村党员干部深入环境整治的薄弱区域,合力攻坚。在综合整治上下实手,全乡共清理各类乱搭乱建300余起,对配合不力及整治不到位的农户有村上对其进行信誉等级评定,并给与相应惩处。
四是将全域无垃圾同制度机制完善相结合。在管理措施制定上,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乡村组三级网格,将每个网格都划分到具体的乡村组干部,实现责任到人。在考核考评上,制定印发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考核方案》,实行周评比、月通报,每月组织各包村领导、村支书观摩各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将排名在最后两位的村在全乡范围内通报批评;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村级单项考核,同村组干部年终报酬进行挂钩,进一步增强了村组干部工作责任心,形成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的强大活力。
五是将全域无垃圾同保洁队伍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作用,并将护林员一并纳入进行统一管理,对其进行设岗定责,全乡保洁队伍人数(含街区)达50多人,基本上满足了日常的保洁工作,同时,要求村上加强日常考核,实行绩效工资。
(编辑:关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