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认真贯彻市委黄书记调研讲话精神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10月14日,市委书记黄泽元在正宁调研时强调,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努力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正宁县深入贯彻落实黄书记讲话精神,加快实施“强县域”行动,推进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精准对标做好“两篇文章”。做强煤电开发延链扩链文章。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围绕煤电主导产业开发,按照“立足煤资源、延伸煤燃料、发展煤原料”的思路,积极谋划煤化工、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等项目,延伸煤电产业链条,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紧盯华能所需、正宁所能,把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同招引外地企业结合起来,支持本地企业延伸配套链条,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强工业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业集中区服务中心,修编完善周家工业园区规划,投资9.6亿元实施园区道路、污水处理、固废物分级收集处理、饮水枢纽供水等项目,争取化工园区认定,加快县城工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标准化厂房建设,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条件。做优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文章。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嵌入、链条发展的方式,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苹果、瓜菜等设施农业。突出市场导向、效益导向,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为抓手,探索推广“玉米+柴胡”“玉米+大豆”“苹果+蔬菜”“小麦+糜谷”等间种、套种、复种模式和“果-菌-畜”循环模式,集成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推广苹果、蔬菜等农业新品种81个,增加土地产出。依托“链主”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采取直播带货、商超对接、设立销售窗口、推介展销等方式,加大产销对接,降低物流成本,让更多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二、扎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守牢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动态监测全覆盖、无遗漏”的原则,不断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制定出台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收入不稳定户发展产业奖补等政策,深化东西协作帮扶,优化调整帮扶力量,扎实开展“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累计纳入监测对象427户1559人,消除风险281户1044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入推进乡村建设。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以正周路、南罗路沿线人口集中、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为重点,编制乡村建设示范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1个,整合资金8273万元,实施道路硬化、给排水改造、产业发展、绿化美化等项目16个,全力打造高红、冯柳、中巷等1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实施拆危治乱排险专项行动,拆除危旧房5768间,维修受灾房屋762户,重建搬迁安置房742户,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群众居住更安全、更便利。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乡风民风评议、陈规陋习整治、先进典型示范、农村文化惠民、基层文明创建“六大行动”,修订完善“一约四会”,深入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倡树文明新风。总结推广三嘉乡村治理“东庄模式”,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助推、群众参与的方式,广泛动员群众义务投劳,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在乡村治理上探寻路子、积累经验。
三、统筹协同加快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牢固树立“系统规划、产城融合”理念,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遇,按照“东改西治、南拓北扩、全城提升”的思路,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初步划定等前期工作,科学规划县城功能区,努力建设具有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陇东灵秀小城。完善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相结合,先后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北沟排洪、街区管网提质、公共设施提升、保障房建设等市政工程12项,谋划实施基础设施、防洪排涝、污水垃圾收集、智能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防灾减灾等市政项目7大类62个,县城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推进管理提质。深入推进“一难两乱”专项整治,新增改造盘活停车设施33处、施划停车位3387个,协调16个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免费停车位199个,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两违”建筑严格执法、露头就打,违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建立县城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行业监管、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五位一体”治理体系。探索小区治理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多种手段,大力推进共建共享宜居小区建设,有效提升了县城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市委“盯住有限目标,解决突出问题”的总体思路,把服务企业、带动就业、支持创业作为施政信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政务服务事项1485项,取消证明事项60项,承接“跨省通办”事项65项。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组建“小宁帮办”服务团队,帮办解决实事686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部署开展营商环境关键环节达标行动,建立“百名干部帮百企”、驻企联络员等工作机制,推动新增市场主体867户、同比增长8.73%,引导扶持个转企12户。对标落实国务院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统筹解决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问题,帮助47户企业融资3.92亿元,为42户企业延期还本付息2.46亿元,3811户纳税人办理税费优惠减免4355万元,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活动,开列16条负面清单,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大厅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一把手”带班坐班值班、纪委监委驻守监督、县级领导跟进督查制度,实行“二维码”评价、积分制管理,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