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正宁政务>详细内容

践行群众路线 搞好项目建设

作者:秦彦伟 来源: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4-02-26 16:36:00 浏览次数: 【字体:

   正宁县自1999年进入开发序列县以来,始终以群众为根本,以“农”字当先,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重点。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为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应有的贡献。  
     一、狠抓项目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1999-2013年全县共争取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0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5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5个,累计投入资金14104.2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132.2万元。主要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共计改造中低产田7.4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000亩,新打机井40眼,维修配套机井84眼,修建沟边上水工程2处,修建提灌站11处,建设小电井543眼,修建水窖1165眼,衬砌渠道14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63公里,建设喷灌7200亩、滴管4277亩;整修机耕路333.5公里,建设良种基地8000亩,购置农机具20台(套),平整土地1.87万亩;营造防护林9930亩、经济林1800亩、乔木林3700亩,使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趋于完善,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方便了群众耕作出行,彻底改变了县域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条件。
     二、积极扶持龙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效益优先、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先后为金牛实业有限公司、奥神州进出口有限公司、庆阳大地果业有限公司等能带动我县苹果、紫苏、中药材等企业累计投入4160多万元,大力扶持了发展果品加工、贮藏保鲜类龙头企业,延伸了果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增值,切实推进产业化进程,有效促进了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标准化、科技化、规模化步伐。积极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把项目区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变成龙头企业的原材料“生产车间”,将农民转变为龙头企业的“产业工人”,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先后扶持了老林果业专业合作社、永和果业专业合作社、周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宫河大葱专业合作社等民间合作组织,扶持资金达600多万元,优势特色产业稳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推动了烟、果、菜、中药材、大葱等产业进一步换代升级。
    三、强化科技推广,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为了将苹果种植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在苹果科技化管理上做足了文章。以“推广苹果科技化管理”为核心,坚持苹果产业走标准化、科技化、规范化发展路子,先后在永正乡纪村、东龙头村示范推广小冠开心型、松散纺锤型苹果整形修剪技术,采取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方式创建永正乡堡住村500亩苹果科技化示范园一处。并进一步扩大规模,整合资金,以老林果业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以创办陇东地区首家民办大型果园标准化管理培训基地为目标,强势推进全县优质苹果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全县苹果管理走向科技化、规范化、标准化,有效促进了果农增收。据统计,改良后的老园商品率提高到53%,亩增收800元以上,新园比原来商品率提高了20%,亩增收1300元以上。积极争取省农科院实施的黄土高原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积极推进无公害苹果生产,使苹果产业逐步走上 “专业化生产、规范化栽植、科技化管理”的路子,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升级换代,提升了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做好紫苏品种的改良工作,引进韩国灰色荏和苏丽娜荏2个新品种,引导推广种植达12000亩。同时,我们强化科技措施落实力度,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万多亩,培训群众5万多(人次),发放资料20万余份,示范推广新技术30多项,项目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四、注重项目质量,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
    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把“五个关口”推进项目建设。严把责任关。切实落实农发办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发办、项目乡镇、项目村、施工监理、施工单位等部门的综合监督管理职能,保证项目的按进度高质量实施。严把立项关。坚持因地制宜选项目、尊重民意定项目的原则竞争立项,在全县竞争项目乡镇,在项目乡镇竞争项目村,最大限度地调动乡村干部群众理解、参与、支持、投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严把设计关。认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勘测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上下联动反复论证,优选项目措施,最后委托有资质的科研机构编制可研、初步设计,确保设计质量;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招投标制,面向社会公开优选施工企业,实行质量末位淘汰制;强化施工期间监督管理,各班子成员与一名技术干部、工程监理、农民质量监督员共同包干项目措施的质量管理,对一些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实行旁站式监督,有效扼制了质量通病;严把验收关。对每个项目均实行三级自查验收制,即项目实施乡镇、施工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领导小组逐级按标准自查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限期整改达标。
  今年,随着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出台,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经济中愈来愈显示着重要作用,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生力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犹如一缕春风,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三农的职能更加全面到位,我们坚信,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更多支持政策的出台,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将在我县经济建设中再鼓干劲,再次铸造新的辉煌。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