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游击队成立初期的活动及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建立①(节录)
1932年9月28日收到
一、红军游击队的产生历史及其成份
游击队是由三部分组织成的:(一)山西工农革命游击队完全是在山西□特委领导之下的,大部分是同志,成份多半是白军中的下级官长和兵士,还有兵工厂工人、农民,一部分学生,人数有20余人,枪支30余支。(二)史柱吉②完全是土匪,在山西贩鸦片烟土、拉票子,在山西时和游击队有相当关系,人数100余,枪六七十支,都是陕北人。刘子〔志〕丹部都是土匪,在保安一带,人100余,枪六七十支。刘是同志,黄埔学生,渭华暴动时任过总指挥、□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升陕北特委书记,以后和党无形脱离关系。山西工农革命游击队在山西时,并没有执行游击战争任务,完全是拉豪绅地主的票子,群众中得到“好土匪”的名誉。且占据汾西深山,击溃过很多白军军队,战斗力很强。最后山西国民党政府动员三师军队包围深山,□游击队无法存在,即偷过黄河,预备和红军二十四军去汇合,当时二十四军将到陕北。过河后,二十四军已缴械,他们孤军独战,大小20余战,把井岳秀部种〔钟〕宝卿骑兵团、蒋梅生步兵团、数县民团完全击溃,得到战马30余匹,收到三四十支枪,由安定跑到陕甘边境保安一带,即与以上两部土匪混合,受陈珪璋改变〔编〕为两团。因为有许多同志在部队中能起不少作用,下层群众与谢浩如③(白军内任过营长、旅长、连长等职)同志有许多历史关系,还能号召起来。当时陕西省委即派浩如等三四个同志去领导,开到接近关中道一带与农民斗〈争〉配合起来,改造为红军游击队,执行土地革命的任务。浩如同志去后,不久即将全部领出来,用反帝同盟军旗帜开到陕甘边境的正宁县。省委又派常委杰夫(高维〔汗〕翰)④同志去领导。高同志去后不久,把第二支队刘子〔志〕丹部完全缴枪。正式改编,于3月间在栒邑职田镇行授旗典礼①,正式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共编制了3个步兵大队,1个警卫大队(即山西游击队为中心),每大队两步兵中队附1骑兵中队,人数90人,设立总指挥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总指挥即谢浩如同志。将改编后,第三大队(即史柱吉部)完全哗变,损失精锐枪60余支。这时全部队有枪200余支,人数600余人。成份除在栒邑吸收了很少数的一部分农民外,大部分还是老土匪,直到现在土匪还占二分之一以上,因为游击队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因此彻底改造也就是非常艰苦的工作了。
二、高维翰同志领导下的游击战争——右倾机会主义的逃避与“左”倾立三路线的冒险
当维翰同志未去游击队前,省委对于游击队的改造和游击战争任务执行的问题,是引起了严重的争论,问题的争论是正确的国际路线与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斗争。省委大多数的同志认为“游击队的成份是不好的,必须彻底改造,改造的办法,只有(在)坚决的执行游击战争纲领,执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运动,发动广大农民的斗争中,吸收贫农、雇农、苦力、工人,大批的加入到游击队中去,方能肃清土匪成份,加强政治工作,树立党的领导骨干,才能把成份很坏、土匪布满的游击队彻底改造过来,创造正式红军,开辟新的苏区。”但维翰同志则提出另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线来,他的意见是“游击队现在成份很坏,还不能执行游击战争任务,只能执行一部份纲领,因此必须把游击队改造好后,再去开展游击运动,执行全部的游击战争纲领。目前,主要的是逮捕最大豪绅地主”。最后,经过同志们的激烈反对,他是表示接受了大多数同志的意见。省委即决定他负军事责任,另派李同志(现省委书记)②去负政治责任,担任队委书记。但李同志走到中途动摇了,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完成省委给他的任务,所以又回到省委,当时即决定我去巡视,负责执行省委的决定。我到边区后,游击队已离开,没有追上,但我在当地农民群众中已考察出游击队许多严重错误,省委根据我的报告,成立关于游击队决议,冲破“围剿”策略的主要决议(两个决议想中央已经看到),但这些决(议)还不能很迅速的传达游击队中去。同时省委已经估计维翰同志是不能执行这些决议的。最后,我追到陕甘边境,和游击队正式接头,即详细的从各方面检查维翰对游击队的政治领导,真是非常严重,简直是革命的罪人!当我到的时候,正是游击队到了一个非常危险几乎要瓦解的状态,这样的危险完全是维翰同志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和立三路线的军事冒险的恶果。
1.逃避上山消极退却,不采取积极的正确的进攻策略。游击队将成立后,第一次遇到了白军警卫团第三营和邠州栒邑民团,由三营营长樊连城率领,由栒邑县城向职田镇进攻,人数约300余人,未出发前,三营八连连长①已给游击队通知,当时游击队即退出职田镇,离职田镇20里之阳坡头宿营,地势是非常险要的……,敌人是很迅速的向阳坡头进攻了,战斗员下级指挥员发现敌人时,已经散兵线扑到宿营地的面前,下级指挥员战斗员自动的不候指挥部命令,即迅速的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没有半点钟,把敌人完全击溃,收枪100余支,俘虏回兵士40余人,九连连长带伤被俘,逃出敌人只有40余人,营长亦和机关枪3架亦逃出去了②①。战事已毕,总指挥、参谋处人员和维翰才到前方,这时指挥员、战斗员3次要求骑兵步兵穷追残敌,活捉樊营长,都被这些最高指挥人员命令禁止了,以致残敌活活的逃回县城……这次战争大胜利后,杨虎城震动,调最精锐和中心的特务团,连夜起程,兼程并进,开到栒邑县城去“围剿”,人数和警卫团共有1000余人。游击队这次作战后,也估计到敌人定要来追,即决定星夜开职田之南清水原。到清水原后,逮捕了几个豪绅地主,知道特务团已到栒邑县城,即惊惶失措,星夜离开,经过两天路程,走上耀县境内很有历史的香山寺。香山是四面孤山,周围人家很少,山上有数百僧人,粮食是很充足的,维翰同志领导游击队逃避到这样清净的孤山上静养去了,住两日,无事可做,战斗员都说:“我们是干什么的!就在这个山上吃吗?”同时军事地形上是最危险的,敌人如果包围,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高山做不成清梦,没有办法,维翰同志又领导走上了毫无群众工作、政治影响的深山中宜君去了。这时特务团跟踪追击,井岳秀部队迎头堵截,更是恐惧万分,只有逃跑,完全靠着中下级指挥员自动作战的英勇,在宜君用30人击溃敌军1营,约300余人,但自己的干部战斗员也有10余人带伤。从此又逃跑了几天,特务团到宜君驻扎县城,再未跟踪追击,才又回到陕甘边境的正宁县三合③附近。跑了一个大圈子,本来省委的指示要游击队向农民斗争开展、党的工作有基础的区域三原一带发展,帮助农民斗争,吸收大批的农民进去,改造游击队的成份,开始建立渭北的新苏维埃区域,彻底执行分粮分地摧毁豪绅地主统治的斗争……
2.投降豪绅地主富农,放弃土地革命,在抗款围城的口号之下阻止农民斗争的深入。游击队回到陕甘边境时,正是陇东混战刚结束,陈珪璋残部刘团占据三合县城①,苛捐杂税的摊派真是严重到极点,军队每天都到乡里去,百里周围的农民都被吊打烧拷,催迫款子。同时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无所不为。这时在一部分豪绅地主富农领导之下,正在鼓动农民到县城交农,农民情绪非常高涨,游击队到后,豪绅地主富农害怕了,立刻把农民解散,并且在农民中造谣煽动, 威吓农民,使农民不敢跟游击〈队〉跑,当地没有党的组织,农民是受到了他们的吓诈,游击队到后,都不敢起来。这时因为跑了一圈,队员的生活是苦到了极点,经济毫无办法。三合是陇东重镇,交通要道,非常富足。因此即在“抗款围城”“打开城弄钱”的口号之下,赞成围攻。当时的办法,在政治鼓动方面,印发了许多抗款围城的口号,在狗人寺②召集了一个1000余人的农民大会,把阻止群众、破坏群众斗争的大豪绅逮捕了两个,在群众大会上枪决了。大会通过围攻县城,农民群众的情绪是大大的提高了,南原上把刘团派得〔的〕收款委员,被群众打死了②。这样的情形,要能继续的发展和深入,没收豪绅地主富农食粮和土地,平分给广大的中农贫农雇农,最迫切的是分粮问题,彻底摧毁豪绅地主富农统治,建立革命委员会的临时政权,深入反富农斗争,建立农民的武装组织——赤卫队、少年先锋队,这样的去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加入游击队,改造游击队,创造以三合南原为中心的根据地。但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者维翰和其他负责同志,不敢不愿这样的去作〔做〕,仅仅是作到抗款围城,广大富农所热烈拥护的口号,至于中农贫农呢?抗款他们是参加的,因为抗款要围城拼死,他们就不来参加了。广大群众是不能动员起来的了,维翰同志可要非常聪明的想了一条妙计,把保护豪绅地主富农利益的民团,改成赤卫队,民团青天白日旗去掉,换成镰刀斧头的旗帜,旧的团头团总没有更动,把一个旧团总老杜④弄成赤卫队总指挥。不错!老杜当时是非常热烈和积极的,用甜言蜜语,把维翰同〈志〉诱昏了。事实上老杜是为他自己利益的,因为他和刘团长⑤左右的最大豪绅张赞承⑥冲突的,刘团长要杀他,所以他不得不利用游击队把县城攻开,□〈把〉刘团长和豪绅杀掉,给他除害报仇,同时他更可以在维翰面前作劳苦功高的老将,好在群众中敲诈剥削无恶不作的了。至于游击队的牺牲,他是当然不顾的,最可耻的维翰还认为他是贫农领袖,因为他家庭不十分好,因为这个问题在队委会中还和其他同志大起争论,最后他以组织地位是压服下去了。这样和反革命的豪绅勾结布置好后,即动员(是命令)群众去围攻县城了。两方面的动员(是命令),老杜下命令每家要去1人围城,谁家不去,红军要罚要杀。同时,聪明的高维翰还怕老杜命令不行,星夜令第二大队政委高硕卿①同志带骑兵一中队到南原去捉催。敢于用这样反革命的办法,农民怕砍头强迫每家1人,集合1000余人,给红军去围城。这样的群众,要把县城攻下,除非是历史开了玩笑,不然绝不会有可能的,结果是完全失败了……
3.另一方面,不执行游击战争的正确战术,而是军事上的冒险。围攻三合县城,如果能用游击战术,刚到正宁时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袭击县城,敌人是毫无准备的,不用很大的力量,就可以占据了。不这样去做,是完全用军事的力量围攻,敌人已有充分的准备了,城是很坚固的,围攻是不容易克取的,游击队的力量还不能胜任的,在军事计划上又遭到两次的失败。第一次是城内兵士哗变,接游击队进城,但时间迟延了几个钟头,到城下时已天明,敌兵士候了一晚候不着,又把城门关了,被敌人发觉,兵士30余人完全被捕,主要领导人被杀。第二次是夜间袭击东关,第二大队又误3个钟头,又失败了,敌人就来一个猛烈反攻,战事非常剧烈,第二大队几〈乎〉完全覆没。战事结束后,牺牲最好的几个战斗员,全部队子弹消耗三分之二以上,战斗情绪低落的〔到〕极点,引起了支部同志和战斗员的严厉反对,宣告再不围攻了。最后敌人又开到援军一旅②,当时的情形,如果不争取一个军事胜利,再无法维持下去了,就维翰个人都是垂头丧气,束手无策的了,开队委全体会议讨论游击队的行动,维翰和谢浩如及其他同志大吵闹一阵,无结果而散,更影响到党员群众和一般战斗员的情绪。会后,才决定把敌人诱击一下,再决定行动。可巧战争是胜利了,把敌人诱到险要地形,一个猛击,把敌军一团完全击溃,战斗情绪才相当的提高了。即放弃围攻,退到群众斗争最高涨的南原,这时我已到了,即开始路线转移的转变,执行省委的决议,把涣散了的情绪从新提高起来。这次的冒险,真是最危险的一次,是可以引到完全失败的道路。
4.政治工作徒有空名,党的威信扫地。政治工作是等于零,各大队政治委员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对战斗员的一切政治教育根本谈不到,形成包办一切的事务员,每日事无巨细,都要有政治委员管理,各大队长不负责任,党的策略和一切政治问题,从来没有在战斗员中进行过,苏维埃、红军、土地法令和苏维埃政府一切决议法令,不但游击队委,就是党的同志都不知道……部队的团结,不是在党的政纲之下,而是在月饷20元的口号之下,发清欠饷的口号,成了一般人常常谈到,如果每月没饷,生活比较痛苦些,携枪潜逃、土匪阴谋叛变的活动就特别厉害了……
5.游击队成份的改造,不在斗争中吸收广大农民群众来参加,而是招募的方式。游击到陕甘边境后,招募了100余名农民和一部分土匪,成立了1个补充队……
三、两条战线斗争与建立边区根据地,开始全部的转变
我到游击队后……在实际工作中,开始了全部的转变。深入土地革命斗争,开辟新苏区,建立边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是当时的4个主要任务,在这几个任务下面的具体工作是:
1.第一次农民群众大会,选举完全以贫农雇农为中心的各村代表会议,通过土地法令和一切决议、法令,成立革命委员会。在九头镇①召集第二次的全区农民大会,到会农民1000余人。这个大会两个主要议程。第一,是游击队和共产党代表公开的报告游击队投降豪绅地主富农,阻碍分土地、分粮食、改编赤卫队、强迫围城的各个错误,提出我们党新的斗争纲领。号召农民为“土地”“分粮”“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在这个报告中,每个农民都高度的兴奋和热烈的情绪,都说“现在才对了”的呼声。第二个议程,选举各村代表,每村一人,禁制〔止〕富农参加,结果选出代表70余人,最后的统计,约贫农40余人,雇农10余人,其他是中农。农民高兴得意的说:“这才是真正穷人的世事了”,把杜指挥的种种罪恶都暴露出(来)了,代表大会第二日开幕,主要议程是:(A)土地法令和苏(维埃)政府一切决议和法令;(B)成立革命委员会;(C)分配粮食和游击队给养问题;(D)建立赤卫队;(E)推翻正宁县豪绅地主统治——县政府、区公所、民团。第一个议程农民最为热烈,会场的空气真是紧张万分,发言的人极多,几乎每个人都积极发表他对土地法令的意见。农民对土地法令这样的回答高维翰领导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的胡言乱语,“只有这样分土地才是彻底办法”“土地分了人就心齐”“好得很”的呼声坚决沉重的从会场里喊出。有游击队一个战斗员参加,是非同志,他受到群众高度热烈情绪的感激〔染〕,把他自己的钱都买成纸烟送给农民代表,证明“农民不敢要土地”的话,真是狗屁胡说,是保护豪绅地主富反革命利益的忠实工具的见解。土地法令一切决议都在欢呼声中通过了。第二个议程,革命委员会通过成立,农民选出委员10人,游击队5人,共15人组成,常务委员7人,正副主席3人。执行委员会内有土地委员会、肃反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食粮委员会,委员中有回民代表1人,成份完全是贫农雇农,中农1人,常务内雇农3人,正主席高维翰,副主席张静〔进〕元(雇农)、李□□(中农)①。土地(委员)李□□(中农),食粮(委员)陈生财(雇农),肃反(委员)张静(进)元,财政(委员)李□□(雇农)。各村成立各村委员会,大村5人,小村3人。第三项议程决定没收所有豪绅地主富农食粮,一部分分配中农、贫农、雇农、苦力,一部分供游击〈队〉给出养。这时地主豪绅富农把粮食大批的卖出,或埋在地下,没有农民群众工作是很难找出粮食的。第四项议程,决定旧赤卫队完全解散,因为他是民团,并不是赤卫队,富农豪绅地主都参加,每家一人的。从新组织完全是中农贫农雇农苦力群众的武装组织,自愿的加入,禁止富农豪绅地主加入,组织的办法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分队,队长由群众选出,以一乡(约七八个村子)1大队,大队长1人,附〔副〕队长1人。各乡结合起来成立总队部,设总队长、附〔副〕队长1人。参谋1人,组织队部,属革命委员会。少年先锋队亦决定成立,组织与赤卫队同。第五项决定用〈以〉代表会议和革命委员会发出布告宣言,宣布三合县政府、区公所、民团、团总等都一概推翻,成立革命委员会农民自己的政权。这些决议是的确真正的动员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热烈的拥护游击队了。代表大会后,即开始执行这些决议,决定首先从下八社余于家庄②开始执行。正在这个期间,敌人的“围剿”加紧了,预备执行的那天,敌人开到1000余人,迫近游击队,已(只有)三四十里路了,当时把这些任务都给第三支队去执行,巩固边区根据地,第五支队向三原发展,扰乱敌人后防。第三支队又推翻了这个决定,逃出边区,以致这些决议还没有执行又被机会主义断送了,关于这点以下详细叙述。
2.游击队中的政治工作也相当的改善。政治委员的任务和主要工作也规定出来,党的政策和主要口号都发动群众起来讨论,经常召集全体讲话,和战斗员作个别谈话,调查每个战斗员的历史成份,现在的政治认识。这些工作执行比较好的第二大队……
3.党的工作的建立。省委的指示和决议各支部都热烈地起来讨论,把过去的工作有个详细的检阅,对省委的路线都热烈的接受了,维翰的右倾机会主义、各支部都受到严重打击。支部都确定工作计划,经常按期开会,党员要在战斗员中起核心的领导作用,处处要给群众作模范。第二,党的各种决议和具体策略,都经过支部具体讨论。支部要领导非党员群众参加各种群众斗争,经常用个别谈话和集体讨论党所提出的各种政治口号纲领,给以深刻的解释,同时积极的发展组织,吸收积极的战斗员中的农民和白军中来的士兵入党,各支部都有新的计划,分配同志执行。
4.袭取栒邑县城的完全胜利。为了提高边区群众的斗争情绪,发动栒邑农民斗争,提起游击队在围攻三合①后的失败情绪和全部战斗力,扩大游击战争的政治影响,补充子弹枪械等〈方〉面原因,必须袭取栒邑县城。那时敌人在栒邑县是警卫团第一营平射炮一连、步兵第二连一排,离栒邑县城30里职田镇驻第二连两排,兵力是很单薄的,城的地形也很不好,容易攻击。估计力量的对比是绝对能够胜利的。县城离游击队只有70里。估计了一切条件,即决定袭取的军事计划。4月15日(时间我记不清楚了)晚出发,16日②早6时把城占领,西堡子上只打两枪,敌人1排完全缴枪,共缴长枪20余支,手提机关枪3支,子弹1500余发,炸弹7箱。因为军事计划的错误,城内敌人1连,据险死抗,没有攻下,1个指挥员带伤(这次只有1人带伤,没有死亡),晚即退出城去,回到边区。
5.游击队的改编。为了对付敌人的围剿,游击队分开,编为两个支队,番号〈为〉第三支队、第五支队。栒邑袭击后,敌人已〔一〕定要很迅速的“围剿”,即马上改编。编制是支队部:支队长1人,政委1人,参谋长1人,经济员1人,传令兵2人,马3匹,骡子1头,司号1人,火马夫2人。大部〔队〕部:大队长1人,队附〔副〕1人,政委1人,经济员1人,司号1人,马火夫1人,传令〈兵〉1人,马1匹,骡子1头。中队有3分队,每分队战斗员10人,火马夫4人,骡子3头。每支队两个步兵大队,1个骑兵中队,少年先锋队直属支队部。第三支队因在根据地,还附设军医处、修械处。两支队的任务,三支队留在边区根据地,五支队南下到三原,帮助三原农民斗争。
6.敌人大“围剿”,与我们冲破“围剿”的主要策略。敌人“围剿”的布置,共调6团兵力,陇东杨子恒1团,刘文伯部2团,特务团2营,警卫团1营。由栒邑邠州向边区进攻,井岳秀1团由宜君县堵截,冯钦哉部1团由耀县堵截,刘文伯总指挥陇东栒邑方面进攻,宜耀军队和民团堵截。队委经过两次会议的讨论(改编前1次,改编后1次),一致根据省委的指示,决定主要策略:第一,积极巩固根据地,实际执行农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号召广大农民起来和游击队共同作战,在敌人还未布置好以前,即给敌人先到部队以迎头痛击,击溃一方面,给敌人“围剿”以打击,但必须在深入农民斗争中才有可能。第二,五支队迅速南下,乘敌还没有准备,即到三原和三原开展的农民
斗争配合,敌人必然的要集中力量对付三原,因为三原是敌人心腹。这时五支队可与三原农民配合起来,由淳化回师栒邑,和三支队与边区农民夹攻特务团、警卫团,有可能的把特务团与警卫团全部解决。第三,加紧对敌人士兵的鼓动工作,小传单标语口号在大路上和敌人必须经过的村庄、道路、镇、店,普遍的书写和张贴,以动摇敌人的士兵。第四、战术完全用游击战争的战术,运用群众的隐蔽诱敌深入、猛击,用赤卫队扰乱敌人的后防宿营地,以疲惫敌人,削弱战斗力再加以袭击。第五,组织甘肃王志远①旅兵变的组织和游击队配合,牵制甘肃军队。这些策略决定后,改编的当天晚间情报,敌人已逼近了,五支队连夜起程,当时的分工,维翰同志仍留边区领导三支队的工作,我随五支队南下回省委报告工作,同时组织渭北特委。
以上是我3月29号到边区后,4月18号离开边区时的10余日工作的经过②。
7.少数民族问题。边区回民很少,只有四五个农村,大半都是在山中开荒地生活,都是贫农,只有一两家富农,游击队中有两个回民非常勇敢,都牺牲了。即派代表给家属送三四石粮食礼物,召集几个村的回民大会,宣布我们的政纲和苏(维埃)政府对回民的决议,回民更热烈的起来拥护我们的土地政策,拿东西慰问游击队,回民也选代表参加革命委员会,许多回民对我们表示,他们可以自己派人到甘肃回民区域,宣传我们的政纲,解释回〈过〉去冯玉(祥)时代回汗〈汉〉战争的原因,号召回民起来拥护我们。回民也组织了赤卫队,很强悍的,游击队中有8个叛变的土匪,携枪8支,路过回民区域,回民打死1个,收长枪1支、盒子枪1支、冲锋机关1支,最后把机枪送到游击队中来,给全体战斗员一个最强有力的实际教育,认识了群众的力量,认识了只有游击队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这些都证明了只有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以上是我在边区10余日工作的经过。
四、五支队南下掀动了渭北农民斗争
1.南下时的渭北农民斗争形势。渭北农民斗争,五支队南下时,形势是非常高涨的,三原北区是中心斗争区域。在三原党的领导之下,开始农民普遍的分粮斗争,武字前区、后区,西原兴字区农民都起来没收豪绅地主富农的食粮分配,共分配粮食200余石。领导中心的组织是农民反日救国会、农民联合会。武装是义勇队,武器是梭标,增加10余支新式武装,国民党派军队1排去,被200余武装义勇队赶跑了……
2.农民帮助游击队围攻马额城,欢迎慰问游击队。游击队到三原武字后区离马额镇3里之尚村宿营。马额城内豪绅地主王茂成还在城里,有枪20余支,我令参谋长杨重远同志带骑兵中队把城包围,用炸弹猛攻,敌人允许缴枪,同时来信要投降。这时我到前边找地方党部接头,我走到中途,即见到前区武装农民200人,狂呼飞跑的到马额镇,帮助游击队围攻,带农民联合会的欢迎慰问信,到时游击队因连日行军疲乏,撤退休息几个钟头,即准备上城攻击。农民到后,即从各方面包围了,进城后,民团已在这个时〈候〉都逃跑了,没有捉到1人,随即进占马额城。这时游击队与农民的情绪都高度的提起了。
3.农民欢迎游击队的群众大会,通过党所提出的一切提案。到后的第二天上午10时,在前后区交界的火烧庙,由反日救国会、农民联合会召集欢迎游击队的武装群众大会,到会群众有3000余人,一律武装梭标,如森林似的排立起来。游击队各大队去1中队,骑兵中队、少年先锋队都去参加……大会上的决议,主要的是:①成立革命委员会,有游击队、三原党、反日救国会、农民联合会代表7人组成,责成革命委员会颁布苏维埃一切法令和决议。②第二天,前后区农民全体武装分成两队,一到耀县西原分粮,一到西原分粮。因前后区食粮很少,不够分配,只有向外发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游击队亦分两部分帮助。第二天早8时集合,游击队的给养就从没收来的粮食提出一部分给游击队。③义勇队改组为赤卫队,驱逐义勇队中的富农,禁止富农参加。④取消区公所民团一切机关,逮捕王茂成、区长。⑤给苏维埃中央政府、各红军、中央、陕西省委、全国各革命团体工农兵劳苦群众发通电,电文由革命委员会拟发……
4.敌人的进攻与五支队的离开……到崖窑村宿营,知三支队已过泾河到醴泉去了,我和政委黄子文同志决定仍回边区,继续执行三支队放弃了的任务,巩固边区。这时边区敌人都开走了,各支部都一致同意这个决定,我把工作交黄子文同志,离开游击队回省委报告和决定一切工作。
5.三支〈队〉推翻决议,放弃巩固根据地的任务。我离边区时,对高维翰的一切错误经过各种会议和谈话,指出他的反革命罪恶,当时他是完全接受了,并且工作上也积极起来,再没有别的同志能够代替他的工作,所以仍令他担任支队政委兼党的书记,重新领导边区工作。一切策略和工作都决定好了。但五支队将离开边区后,三支队即放弃了自己的任务,离开根据地南下了,虽然这个南下,我离省委时还没有得到报告,不能有详细材料的供给,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相信是在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之下,继续过去的错误是毫无疑意〔义〕的。同时更证明了两条战线的斗争还是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还不能保障党正确路线的执行。
五、接受中央关于陕甘边区决议与新的布置
……
六、游击队的最近消息
我回到省委后,游击队再未来报告,他们给三原地方党部有一信,把淳化县城攻下,未占据退出,两支队又合在一块,到宜君击溃白军1营,收枪50余支,计划到白水、蒲城、富平以北一带游击,省委决定令游击队迅速开回陕甘边境,□□改编整顿,执行中央与省委决议。
(原件存中央档案馆,复制件存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摘自《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上)第156页至第170页、《陕西革命历史汇集》(甲4)第200页至第237页)
①标题是编者重拟的。原标题为“陕西代表杜励君在北方会议上的报告”,是杜励君1932年6月2日关于陕甘游击队情况向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的报告(《巡视游击队工作的报告》)。杜励君即杜衡(1909—1965),陕西葭县(今佳县)人,曾任陕西省委书记、红二十六军政委等职,1933年7月在西安被捕叛变。
②指李艮。
②杜衡报告原文中,这一自然段被划去,为保存资料,仍抄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