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专题专栏>方域文史>详细内容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

来源:史志办 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次数:0 次 【字体:

    1932年3月18日,陕甘游击队由陕西境内返回正宁县北塬柴桥子村。当时,陕军第十七师孙蔚如部与甘军新编十三师陈珪璋部发生火并,其残部在陇东各地索粮派款,横征暴敛。为了抗粮抗款,维护百姓利益,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民团”,在陕甘游击队的配合下,围攻了国民党正宁县政府所在地——山河城。

为了配合农民群众的抗粮抗款斗争,开辟新的游击区,陕甘游击队决定:(1)到南塬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打击豪绅地主的破坏;(2)将群众组织的“民团”改编为赤卫军;(3)立即实现陕甘游击队的纲领;(4)发动和组织群众,准备再次攻打山河城;(5)成立革命委员会,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3月20日,陕甘游击队移驻寺村塬,将“民团”改编为赤卫军,杜兴邦任总指挥,巩世信、张进元任副总指挥。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陕甘游击队在新庄子召开群众大会,谢子长宣布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李杰夫任主席,张静元、唐桂荣任副主席。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组织群众进行打土豪、分粮食的斗争。3月31日,陕甘游击队在赤卫军和群众的配合下,二次攻打山河城。不久,陕甘游击队离开寺村塬,到陕西栒邑(今旬邑)一带开展游击战争,革命委员会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