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人咏黄帝
黄帝赞
三国·魏·曹 植『1』
少典之子,神明圣哲。
土德承火,赤帝是灭。
服牛乘马,衣裳是制。
氏云名官,功盖五列。
黄帝三鼎赞
三国·魏·曹 植
鼎质文精,古之神器。
黄帝是铸,以象太乙。
能轻能重,知凶识吉。
世衰则隐,世和则出。
黄帝颂
晋·牵秀
邈矣皇轩,应天载灵。
通幽远览,观象设形。
诞敷厥训,彝伦攸经。
德从风流,化与云征。
皇猷允塞,地平天成。
爰登方岳,封禅勒成。
纷然凤举,龙腾太清。
违兹九土,陟彼高冥。
民斯攸慕,涕泗沾纓。
遐而不坠,式颂德声。
黄帝赞
晋·曹 毗『2』
轩辕应元期,功能总百神。
体炼百灵妙,气含云露津。
掺石曾城岫,鼎铸荆山滨。
豁焉天扉辟,飘然跨腾鳞。
仪辔洒长风,褰裳蹑紫宸。
黄帝赞
晋·挚 虞『3』
黄帝在位,实号轩辕。
车以行陆,舟以济川。
狐矢之利,弭难消患。
垂衣而治,万民乂安。
黄帝见广成子画赞
北朝·周·庾 信『4』
治身紫府,问政青邱。
龙湖鼎没,丹灶珠流。
疏云即雨,落木先秋。
至道须极,长生可求。
鼎原
唐·李 白『5』
黄帝铸鼎荆山涯,不炼黄金炼丹砂。
骑龙飞去大清象,云愁海思令人嗟。
哭桥陵
唐·杜牧『6』
百年弓剑入桥陵,岂料三泉化劫尘。
空有渔灯照荒土,忍将玉轴问遗民。
苍梧日落啼丹雀,金粟云深卧石麟。
寒食家家上丘冢,六宗盂饭属何人?
登桥山
宋·范仲淹『7』
(一)
高陟桥山上,关河万里长。
沮流声浩浩,柏干色苍苍。
(二)
红日竿头尽,青云足下藏。
轩辕龙驭古,百代景冠裳。
桥 山
元·鲜于枢『8』
旁通日月上星辰,有路遥应接玉京。
仙弈未终人世换,秦鞭不到海波平。
当时混沌知谁凿?他日崆峒强自名。
枯树重荣事尤异,欲从樵者问长生。
桥山陵寝
明·强 晟『9』
轩辕何事厌尘寰,自昔乘龙去未还。
万国有臣空恋慕,九重无路许追攀。
争知仙驾游何处,犹说衣冠葬此山。
终古风云劳拥护,神光常射斗牛间。
桥 山
明·李梦阳『10』
青宫栖古岑,白露静松林。
忽下乌号泪,遥悲龙去深。
衣冠万国后,辙迹四方心。
一气流群帝,哀哉笙凤音。
环庆怀古(八首)之一黄帝陵
明·李梦阳
黄帝骑龙事杳茫,桥山未必葬冠裳。
内经泄秘无天地,律吕通神有凤凰。
创见文明归制度,要知垂拱变洪荒。
汉皇巡视西游日,万有几千空路长。
桥山陵寝
明·李文中『11』
万代衣冠始涣颁,轩辕功德亘尘寰。
神皋御气留弓剑,云路仙踪寄佩环。
凤历有年时未改,龙髯无分泪空潸。
独怜汉武旁祈筑,辜负荒台枕碧山。
谒轩辕庙
明·练国事『12』
轩辕龙气郁苍苍,沮水环流日月长。
我为干戈思太古,谁从松柏采幽香?
祠前烽火连边塞,陵上烟云历汉唐。
黄帝鼎成何足异,不须攀髯类虚狂!
谒轩辕庙
明·杨兆『13』
桥山之上有轩辕,寂寞松楸剑履存。
高冢旧余天子气,诸峰还让丈人尊。
青山雉尾当时事,百日龙髯何处屯?
犹似垂衣望仙侣,千官扈从隔昆仑。
子午岭
明·刘倬『14』
南北亘长岭,纵横列万山。
桥陵今古在,驰道有无间。
地折庆延过,源分漆沮潺。
秦皇开凿后,路上兆人还。
咏古(四首)之一黄帝陵
清·折遇兰『15』
黄帝何年归碧落,至今陵邑锁秋梧,
九天风雨追龙驭,万国衣冠泣鼎湖。
笙凤销沉阊阖冷,鬼神暗淡翠华孤,
不知骏足留蓬岛,辙迹犹存四海无?
谒黄帝陵
清·陈善
东方鼻祖仰轩辕,陵寝巍然浩气存。
源远千秋流泽荫,神威只手辟乾坤。
蚩尤早灭安华夏,海寇新歼待子孙。
两袖清风深愧怍,客中无计荐鸡豚。
黄 陵
清·寇绍先
风光满目旧山河,翠锁黄陵此不磨。
水过山空基尚在,啄荒烟淡草偏多。
衣冠虚葬人传久,龙驾飞升事恐讹。
汉武登临追往迹,轮台诏下鬓双皤。
登黄帝陵
清·丘逢甲『16』
天下汹汹党人死,神师一呼群盗起。
此时理乱都不闻,心醉君家老孺子。
欲为孺子吾不能,短衣匹马秋呼鹰。
袖中一卷英雄传,落日来登黄帝陵。
祖 先
清·丘逢甲
万山万水发祖处,万方人物此胚胎。
欲寻盘古开天迹,仗剑昆仑看瀑来。
落叶恋本根
清·丘逢甲
天下万山祖,其名曰昆仑。
昆仑有南支,万里趋越门。
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
归鸟思古林,落叶恋本根。
谒黄帝陵
清·艾若兰
轩辕飞升不计年,桥山明月夜空悬。
瑶台寂寞生春草,王冢荒凉笼暮烟。
人文代换江河逝,庙貌更新俎豆鲜。
迷却衣冠无觅处,千秋得拜衮衣前。
轩辕华胄是天骄
清·秋瑾『17』
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原汉族豪。
不使胡奴留片甲,轩辕华胄是天骄。
黄帝赞
民国·孙中山『18』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自题小象
民国·鲁迅『19』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 由
民国·马君武『20』
西来黄帝胜蚩尤,莫向森林问自由。
圣地百年沦异族,夕阳独自吊神州。
为奴岂是先民志,纪事终遗后史羞。
太息英雄浪淘尽,大江呜咽水东流。
注释: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僬(今安徽亳县)人。魏武帝曹操的第四子。三国、魏时的知名文学家,和父曹操、兄曹丕,合称“三曹”。本诗选自『清』升允纂《甘肃全省新通志·艺文志》
『2』曹毗:字辅佐。少好文籍,善属词赋,郡察孝廉,除郎中,征拜太学博士。曾著《扬都赋》。官至光禄勋卒。有文笔15卷。
『3』挚虞(?——311):字仲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西晋的文学家。
『4』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南北朝时的文学家。
『5』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唐代大诗人。
『6』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本诗见清光绪《甘肃新通志·山川·正宁县·桥山》。一说此诗为明朝人何梦桂所作,见清赵本植纂《庆阳府志》卷四十二“艺文下”。
『7』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北宋时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文章有《岳阳楼记》传世。
『8』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一作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元书法家、诗人。
『9』强 晟:明嘉靖《庆阳府志》卷十一“学校师儒”载:“河南汝宁人。由举人弘治间任真宁教谕。博通群经,兼擅诸艺,能文善教,一时师儒,未能或之先也。升秦藩伴读,寻升左长史加四品服,有诗集若干卷。”本诗录自明嘉靖《庆阳府志》卷十七“景致”(见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由张耀民标点本《庆阳府志》第415页)。
『10』李梦阳(1473—1530) : 明文学家。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安化人(今甘肃省庆城县人)。后徙河南扶沟。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反对宦官刘瑾下狱。瑾败,迁江西提学副使,其文举主张,强调真情,倡言复古。反对虚浮的“台阁体”,对民歌在文学上的价值也有所肯定。与何景明等互相呼应,号称“前七子”。其诗有不少抚时感事、不满弊政之作,某些作品表现了对人生的探求,但艺术上缺乏独创性。有些散文则在当时树立了一种新的范式。有《空同集》传世。《桥山》选自清乾隆《正宁县志》卷十六“艺文志三”(见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由王立明点注本《正宁县志》第237页)。《黄帝陵》属《环庆怀古》(八首)之一,选自明嘉靖《庆阳府志》卷二十“艺文志二”(见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由张耀民标点本《庆阳府志》第468页)。
『11』李文中:明嘉靖《庆阳府志》卷十“官师”、卷十一“国朝台、省名臣”及清顺治《庆阳府志》卷六“官师””载:“云南大理人,由举人以户部司务历升佥事,寻升陕西布政司右参议,分守河西道(驻扎庆阳)。”“云南大理卫官籍。嘉靖间,分守环庆参议。小心和易,临民如对家人父子,下情缘此尽知。凡有刑牒,即自属稿,然后下吏,以是夙奸巨滑,不能蔽其明,而人受德者,多至今思之不置云。升固原兵备副使,固原人亦思之。”本诗录自明嘉靖《庆阳府志》卷十七“景致”(分别见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由张耀民标点本《庆阳府志》第179页、231页、232页、415页、595页)。
『12』练国事:字君豫,明永城人。万历进士,授江苏沛县知县,后任山阳县知县。天启初征授御史,屡忤魏忠贤,削籍。崇祯朝,复故官,以右佥都御使巡抚陕西,和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不久,义军陷宝鸡,侍郎陈奇瑜委罪于国事,论遣戍。福王时招为户部右侍郎,寻改兵部尚书,致仕卒。
『13』杨兆:明金陵人。
『14』倬:明时贡生。
『15』折遇兰:生卒年不详。字佩湘,号霁山,山西省阳曲县(今山西省古交市)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次年任正宁知县。折遇兰在正宁知县任上,重农植树,修缮城池,重建书院,兴利除弊,政绩斐然。并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撰修县志,于翌年付梓成书。该志十有八卷,编为6册,凡14余万言,为本县仅存的一部古县志。随后继任会宁知县,不久暂知静宁州,后续任湖南浏阳、广东普宁、广东揭阳知县,到处皆有善政。折遇兰工诗擅文,书法自成一体,著作有《折霁山文稿》、《看云山房诗草》等。清代诗人袁枚赞为“山右风流第一人”。因积劳成疾,故于揭阳任上,年仅50岁。《中国文学家辞典》有其传。
『16』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沧海,台湾省苗栗县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创议建立台湾民主国,并任副总统兼大将军守台中。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参议员。写有大量诗篇,被梁启超推许为“诗界革命一巨子”。
『17』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国民党人尊为“国父”。
『18』秋瑾(1875——1907):女,小字玉姑,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党人,1907年7月在安徽安庆筹谋起义时,被清廷逮捕,英勇就义。
『19』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20』马君武(1881——1940):原名道凝,字厚山,广西桂林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秘书长。民国成立后,曾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广西大学校长等职。编著有《德华辞典》、《马君武诗稿》等。
(编辑: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