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专题专栏>志鉴人物>详细内容

钱谦益写诗吊邦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09 浏览次数:0 次 【字体:

王立明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常熟人。明万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典试浙江,转右春坊中允,参与修《神宗实录》。后为魏忠贤罗织东林党案牵连,削籍归里。崇祯初,起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适值会推阁员,温体仁、周延儒争权,谦益被抨击,再次削籍返家。弘光时官礼部尚书,迎合马士英、阮大铖,拥立福王。清兵南下,授内秘书院学士兼礼部右侍郎,旋即称病返里。传与抗清复明志士有交往。顺治初,因江阴黄毓祺起义案牵连,被逮入狱,次年获释。自是息影居家,筑绎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诗文在当时颇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钱氏著述被列为“悖妄著书人诗文”,其己载入县志者均被删削。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开国群雄事略》《列朝诗集》《内典文藏》等。残葬于虞山南麓。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拜钱谦益为师。最为值得一提的是钱谦益《投笔集》中次《秋兴》组诗韵达十三叠一百零四首之多。如此大型的史诗式七律组诗倒是的确开一代之先河。

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钱谦益,是当时公认的诗坛领袖、开风气之人,又堪称清诗第一人。此人学问渊博,著作宏富。他论诗,推重“诗史”之义,称扬白居易、苏轼、陆游,诗风雄厚,于悲愤忧思之际,尤能感慨淋漓,见于笔端。同时代的邹镃赞誉他说:“牧斋先生产于明末,乃集大成。其为诗也,撷江左之秀而不袭其言,并草堂之雄而不师其貌,间出入于中晚宋元之间而浑融流丽,别具锤,北地为之降心,湘江为之失色矣。”(《有学集序》)

但是,由于钱谦益在明热衷仕进,势利熏心,晚年又丧失民族气节,投降清廷,人格遂为后人鄙夷;加上他的著作后被乾隆严旨禁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传受到限制,这就给全面地了解钱谦益的为人和作品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明天启四年(1624年), 赵邦清已离世两载,钱谦益返回京城时于山东滕县赵邦清祠堂前立马凭吊,他在噪耳的晚鸦声中倍感凄凉,抚今思昔,写下《题滕县赵宰(邦清)祠堂》一诗,追忆“播州新裹革,滕县旧栽花”和“辛酉春,赵有书遗余,谭灭奴方略”的历历往事,感叹“拱壁踉跄鼠,书墙诘曲蜗”的凄楚景象,表达了“开箧重咨嗟”的不胜依依之情。

     该诗全文如下:

题滕县赵宰(邦清)祠堂

钱谦益

 

辛酉(1)春,赵有书遗余,谭(2)灭奴(3)方略,征播州(4),以勤死(5)

立马荒祠下,祠门噪晚鸦。

播州新裹革(6),滕县旧栽花。

拱壁踉跄鼠,书墙诘曲蜗。

遗编论东略(7),开箧(8)重咨嗟。

注  释

(1)辛酉:明天启元年(1621年)。

(2)谭:即“谈”。

(3)灭奴:时少数民族首领反叛,赵邦清任贵州遵义道监军参议,领兵平叛。

(4)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明代解释“播”为番之有才者,即招抚蛮夷所置的州。

(5)以勤死: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赵邦清死于贵州遵义道监军参议任上。

(6)裹革:即马革裹尸,也就是投笔从戎、战死沙场之意。

(7)东略:平定东方的韬略。指赵邦清写给钱谦益的关于平定少数民族首领反叛的书信。

(8)箧:书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