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黄 帝
神农(炎帝)氏末年,少典氏娶妻附宝(有桥氏之女),生黄帝。黄帝长于姬水沿岸,居于轩辕之丘,取姓公刘,封国有熊,号轩辕。他幼时就伶俐懂礼,稍大即纯朴敏慧,成年后睿智而练达。时神农世衰,无力征讨互相侵伐、残害百姓的诸侯,轩辕便操练士卒,出兵征讨拒不朝贡的诸侯,使各方诸侯都来称臣。轩辕实行德政,整治军队,研究气候,测量土地,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成为部落首领。炎帝欺凌诸侯,扰乱各部落,轩辕率领军队同炎帝在阪泉野外交战,经3次大战,终于得胜。蚩尤最为残暴,经常作乱,拒不从命,无人能敌,轩辕便征集各地部落和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野外交战,历时3年,经大小72战,击杀蚩尤。从此各地诸侯全部归顺,轩辕被拥戴为部落首领,取代神农氏。因他有土德的祥瑞,故尊号黄帝。黄帝平服叛逆,广施恩泽,利及万物,体察世情,足迹遍于天下。他东到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达崆峒,问道于广成子,登上鸡头山;南到长江,登上熊耳山、湘山;北逐荤粥,在釜山与诸侯核验兵符。他建城邑、修宫室于涿鹿郊野,而自己却常宿兵营,迁徙无定,开山通道,从不安闲。他派人到处访贤,在海角得到风后,拜为相国;在大泽得到力牧,拜为将国;任用常先、大鸿来治理人民。他以云命百官,军队也称云师,设立左右太监,监察各方诸国。黄帝多次主持祭祀和封禅盛典,万国朝贺。黄帝获得宝鼎后,推算日辰历数,区别班辈身份,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变化和养生送死之道,研究国家存亡之理。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兽禽,广泛研究日月星辰的变化,潜心观察山川、土石、金玉之所藏。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黄帝曾开采首山的铜矿,冶铸器物。派遣北地人岐伯遍尝百草,负责治疗疾病。他和岐伯讨论医学,后世以问答的形式编成医书,托名《黄帝内经》,并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他命令仓颉根据事物象形发明文字。他叫人们剖开木头,挖空中心,制成大舟,砍削木头,制作木桨,舟、桨的发明,便利了交通。驯服牛马,驾乘车辆,载物通向远方。砍伐木头,制作器具,发展生产。养蚕、鼓乐、音律、算术等科学技术也在黄帝时期发明。黄帝有4个妃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人。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生有昌意;次妃女节,是方雷氏的女儿,生有青阳;第三个妃子是彤鱼氏的女儿,生有夷鼓……。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正宁县存《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曰:“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黄帝死,埋葬在上郡阳周县的桥山,即隋宁州罗川县东80里的子午山。今五顷塬乡境内黄帝冢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