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正宁县志》修纂者苏绍泉
苏绍泉(1884年—1961年),字友沂,会宁县老君坡苏家堡子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809年)甘肃文学高等学堂毕业,宣统元年(1909年)己科拔贡。性格沉静谦和,善读书,在职而学,著书较丰。为官不多年,即著就《甘肃历代官职考》《中国成药丹、丸、膏、散药剂配方录》《浴得堂诗草》等。
1925年,苏绍泉出任正宁县长,面对民国政府政治腐败和百姓生活日益困顿的现实,他无意于催粮征税等公务,却专心于撰修志书,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编纂完成四卷手抄本《正宁县志》。对此,20世纪80年代新修《正宁县志》序言中有如下记载:“中华民国时期正宁县长苏绍泉在任职期间(1925—1926年)重修县志,手抄本未印,现存二、三卷,余已散佚。”之后他便辞官回家,一家四口重新回到老家苏家堡,与六兄季泉家一起,过起类似隐居的生活。约一年后,终因六兄家生活困难,常常缺吃断顿,苏绍泉不得不携家前往省城兰州谋求生路。
1932年至1936年间,在兰州他应时任甘肃省通志馆馆长杨思和省通志总校刘庆笃之邀,参与《甘肃省通志》的编纂工作。此后十多年间,他一直在无恒产的窘迫情况下,以所学知识为政府效力,参与修志工作,获得薪水养家糊口。期间,他不仅将自己的3个孩子培养成才,还替乡下长兄将3个侄儿和一个侄孙供给上学,先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南京大学和会宁师范。
1954年,寓居兰州的苏绍泉应民革甘肃省委员会之邀游历五泉山,即时吟诗四首,其一曰:
遍登仙阁与层楼,
锦绣河山满眼收。
我虽龙钟算老矣,
幸逢盛世太平秋。
诗作表现出其达观平和而又快慰的心态。在大饥谨的1960年腊月二十三日晚,苏绍泉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苏氏族谱对其如是记载:“公居官清廉正直,稍有余资,悉以济家赡亲友,援助侄辈就学升造成才而不少私。”
——王立明选自《会宁史话》,苏震亚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