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专题专栏>志鉴人物>详细内容

生命在青灯黄卷中熠熠闪光——记《正宁县志》主编、正宁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王立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3 浏览次数:0 次 【字体:

翻开正宁县近10年来出版的文史书籍,有一个名字如同星河中最引人注目的那颗,频频闪烁,格外耀眼,他就是全省地方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正宁县志》主编、正宁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王立明。

说起来谁也难以相信,这个享誉正宁文史界的人物第一学历是中专。1981年7月,不满16岁的他以理科生的身份考入甘肃省畜牧学校中兽医专业。1994年3月起,历任正宁县委机要室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他之所以担纲主编《正宁县志》,全凭丰厚的知识积累和出众的工作能力。他酷爱读书,坚持把买书、读书当作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持之以恒近30年。他通过自学,先后取得兰州大学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他常说的话是:“读书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有所读就有所不读,要围绕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来读书。读书对于我已成为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20多年来,他博览群书,年读书最少在20部以上。为了涉猎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他还经常通过孔夫子旧书网等渠道大量购书,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地方文献,仅他个人的藏书就可建起一个中型图书馆。

海量的阅读,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能够把许多在一方地域发生、在外人看来毫无联系的人和事贯通起来,因而积累起丰厚的知识储备,特别是他的古汉语知识素养及对地方古今历史细节的熟稔和把握,在正宁县可说“少有人能出其右”。所以,他从事地方史志事业游刃有余。2003年3月,他被确定为新版《正宁县志》的主编后,他的著述便如同储量丰厚的矿区,得到“井喷式”的开发。一部《正宁县志》,省上的任务是赶2010年编纂出续志,他硬是编纂出了一部上溯源头的通志。

2004年后,王立明共撰写《日本馆藏甘肃史志知多少》、《柳宗元来过咱们庆阳》等文史稿件100多篇,分别被《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甘肃史志》《庆阳文史资料选辑》《正宁文史资料选辑》等报刊、书籍采用,并先后在甘肃省旧志整理研讨会、庆阳市地方历史文献整理研讨会上交流;主编出版《正宁史论》、《正宁史话》、《正宁国土资源志》等书籍约100多万字;独立点注出版清乾隆《正宁县志》;主持编纂、内部出版《正宁文史资料选辑》(第一、四辑)、《正宁人物春秋》等书籍3种;整理内部出版《民国正宁县志辑校四种》等书籍2部;搜集整理《正宁金石录》、《正宁红色旅游概览》、《庆阳府志续稿十四卷》等书籍4部。还主持了王录邓小平旧居、南邑习仲勋旧居的布展工作。几年来,正宁史志办率先在全省县级地方史志办公室实现“志鉴并举”,首家开通县级史志网站,他率领的团队有30多篇史志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其工作被省地方史志办主任金庆礼赞为“走在了全省县级史志办的前列”。2010年11月,他历时8年时间主编的总字数达260万字的《正宁县志》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煌煌百万言,斗室数年中;满纸求真语,况味谁与知?”这部著作的问世终于实现他“八年磨一剑,千载汇二帙”的宏愿,得以善始善终,功垂万代。

熟知王立明的人都说,经常打电话找他,他都在办公室加班。和王立明共过事的人对他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高度近视的眼睛,总是离书报和电脑很近很近,总是深深地沉醉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没有特殊情况,他不会转移自己专注的目光,就这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乃至二十几个春秋。经常是待他忙完,一杯热茶已凉,来访的客人已去。

8年来,王立明不甘平庸,矢志不渝,用超常的心志和毅力战胜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以埋首史志的身影定格自己充实的人生,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使他的生命在青灯黄卷中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他先后编著出版的书籍总字数达550万字。其中:独立点注的(清)乾隆《正宁县志》、主编的《正宁县国土资源志》,分获“甘肃省旧志类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志书类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以来,他连续13年在全县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次被庆阳市政协授予“全市优秀文史撰稿员”。2010年4月,他又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评为“全省地方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

王立明常说:“生活中虽然舍弃了许多业余爱好,但我忙碌我充实我快乐,人生价值实现的愉悦和满足是外人难以体会的。”但愿他寻踪史迹,发掘出更多的历史宝藏,体会到更多个人价值实现的乐趣,为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魏霁虹编写,发表于2011年6月27日《陇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