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071300000063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3-04-29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2023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3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受核桃峪煤矿被国家统计局查询锁定、固定资产投资上报佐证资料新规定等客观因素和部门责任意识不够强、抓促力度不够大等主观能动性不足的影响,经济发展不及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市中下游。从全市调度目标完成情况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比全市调度增速低1.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3%、比调度增速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2%、比调度增速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2%、比调度增速低4.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7.1%、比调度增速低29.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比调度增速低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7%、比调度增速低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3%、比调度增速低2.2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93%、比调度增速高45.93个百分点;从全市指标增速排名看,其中5个指标增速排全市中游,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第一位,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两个指标排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两个指标排第五位;5个指标排全市下游,即规上工业增加值第六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指标第七位,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第八位。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总量整体偏小。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个指标总量分别在全市排第三位、第六位外,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9%,最高的西峰区71.1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38亿元,占全市的3.1%,最高的环县3.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2亿元,占全市的1.5%,最高的华池县29.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2亿元,占全市的4.7%,最高的西峰区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占全市的4.9%,最高的西峰区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834.04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92元,最高的西峰区10929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43亿元,占全市的2.4%,最高的西峰区3.1亿元)8个指标总量均在全市排第八位。
(二)一产增收基础不稳。一是农林牧业发展很不均衡,种植业占比大,受耕地面积、生产技术等因素制约,种植业难以实现较大增长。种植业内部粮、经发展也不均衡,增加值贡献较低的粮食种植面积近20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玉米16.9万亩,其他1万亩),比市级下达的12.5万亩粮食种植计划超出7万亩,粮食面积过大,占据了经济作物发展空间,经济作物种植不足6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总计25万亩),影响一产的快速增长,如何在确保完成粮食种植计划、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做好农经作物的发展,促进一产的快速发展需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二是畜牧养殖规模小,尽管近年我县畜牧养殖有了长足发展,但规模小、增量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季度猪出栏1.67万头、比出栏最多的环县少2.22万头,牛出栏2821头、比出栏最多的镇原县少17066头,高增加值的畜牧业发展缓慢,直接导致一产难以高速增长。
(三)二产增收渠道单一。一是地方工业仍很薄弱,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仅完成1833万元,占二产的10.1%,下降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仅完成115万元,下降16.5%,采矿业完成14364万元,占二产的79%,增长10.6%,二产增长主要依靠采矿业,但由于核桃峪煤矿被国家统计局查询锁定,2月份17921.04万元的产值不纳入汇总,导致规上工业增速严重下滑,增速由上年同期的640%下滑至一季度的8.4%,下滑了631.6个百分点,直接导致规上工业增加值、二产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3个指标的排名从上年同期的榜首跌落全市下游。二是油气“有产无值”,一季度由于辽河石油、中石化未在我县设立子公司,导致7268万元的产值不纳入我县汇总(一吨原油的GDP相当于10吨煤炭的GDP,按2022年我县原油1.8万吨开采量计算,可增加地区生产总值5500万元,是2022年二产增加值增量的5%,数额可观);三是建筑业增加值支撑能力弱。虽然通过推行“县内项目县内企业干”及鼓励外地企业平移子公司机制,企业项目签约额、营业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受县域项目总量少、企业承揽能力弱等因素的制约,产值规模仍然偏少,一季度建筑业产值仅完成1867万元,比全市产值最多的西峰区少90845万元,加之因财政困难造成项目资金支付严重滞后,增产效果不明显,导致一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实现0.19亿元,仅占二产的10%,对二产贡献十分有限。
(四)第三产业增长乏力。一是消费市场仍然不活跃,受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批零住餐业恢复缓慢,一季度批零住餐业仅实现增加值6.6亿元,同比下降3.26%;营利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一季度仅完成增加值2955万元、增长4.37%,二是限上企业数量少,质量差,批零住餐限上、限下企业仅有8家和10家,且行业单一,经营不活,增长迟缓,样本代表性极差,严重影响数据评估。一季度限上、限下社零总额分别完成1182.4万元和511万元,仅增长4.9%和下降0.1%,导致一季度全社会社总额仅完成3.41亿元,增长4.4%,全市排名倒数第二位;三是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领域尚无规上企业,评估核算依据全市平均增速,难以实现较快增长。四是三产发展主要依靠占三产50%的非营利性服务业,但受工资发放标准低的影响,三产增长慢的问题尤为突出,仅增长3.5%,一季度仅拉动GDP增长1.25个百分点。
(五)固投增长后劲不足。一是项目总量少,全县在库项目仅有29个,全市排名第七位,比全市在库项目最多的西峰区111个少了82个,其中重大项目仅有4个(电厂、疏干水和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项目仅有6个,重大项目少,工业项目更少;二是项目进展慢,项目建设整体偏慢,开复工率偏低,一些项目虽然已经开工,但仍停留在清表阶段,截至目前提供入库资料的项目仅有4个,导致一季度可上报投资的项目仅有13个,投资额仅完成2.1亿元,其中煤电仅完成517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766万元,CCUS、东翼风井等重点项目虽然投资较大但尚未入库,造成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增反降,同比下降27.1%,也直接导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50.5%;三是项目入库难,投资上报更难,按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审核要求,凡在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不到500万元,一律不得入库,势必造成往年一些可入库的项目今年无法入库(如美丽乡村建设),导致可报投资的项目将会更少;另外建安工程上报投资必须提供工程形象进度单、计价明细表、科目余额表、现场施工进度照片,设备购置和其他费用必须提供财务发票和支付凭证,投资上报被核减的风险加大;四是扭负转正压力大,今年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去年上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1亿元,要实现正增长二季度需完成11亿元以上,但按目前在库项目数量、可入库项目数量及可报投资项目数量测算,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强力应对,上半年依然存在下降风险。
(六)企业培育亟须加强。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四上”企业26家(其中,规上工业8家,限上批零住餐业8家,资质内房地产业5家、建筑业5家),数量相对偏少,全市排名第八位,且行业单一,质量不佳,甚至存在退库风险,服务业仍然没有规上企业。从目前相关主管部门摸排情况看,能入库的“四上”企业屈指可数,形势仍不乐观。
(七)部门抓促不够有力。一是牵头部门抓总职能发挥不充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对发改、工信、农业、住建、商务、人社、房管、油煤办等牵头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牵头部门统筹协调、督查指导、抓发展、抓统计的牵头抓总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对分管行业、分管企业、分管乡镇的经济发展和统计指标主动抓促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协调抓促不深不细,还没有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责任单位统计意识不够强,对管行业就是管指标的认识还不到位,主动履行部门统计职责的意识不够强,长期存在不催不入库、不催不上报、上报不及时的被动统计问题,如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报上,入库资料报送不主动、不及时、不规范,还没有形成开工即入库。投资上报只报数,佐证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甚至迟迟不提供,投资核减风险大。在农村统计上,数据收集上报程序不规范,没有按照由组到村、由村到乡的程序逐级收集整理和审核,错报、漏报现象较为严重。
三、抓促措施
(一)统筹指导抓产业促“产出”。各牵头部门、各责任单位要强化任务意识,对照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及时研判、适时调度、精准施策,推动各产业产能完全释放,以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来保证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
(二)明确职责抓协调促“纳统”。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履行职能职责,同向发力,不断提升统计部门、部门统计、乡镇统计抓统计、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县统计局要强化培训指导,加强分析研判,每月、每季度20日前对所有经济指标逐一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预测、早预警、早提醒、早建议,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