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1081000000032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1-08-1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2021年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暨下半年抓促措施建议
上半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砥砺践行“11346”发展目标和“两区三地”发展定位,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精准落实宏观政策,经济稳定恢复,生产需求增强,保障能力提升,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一、完成情况和对比差距
根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前高后低”“四正三负”的趋势:
“四正”: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比一季度减少2.6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4位(其中,一产增长20.0%、在全市排名第1位,二产增长5.4%、在全市排名第2位,三产增长5.9%、在全市排名第7位),接近7.0%的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增速与一季度增速持平,在全市排名第8位,高于7.0%的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比一季度增加0.1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7位,高于8.0%的预期目标5.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1%,比一季度减少5.2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8位,高于7.0%的预期目标15.1个百分点。
“三负”: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1%,比一季度减少26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8位,低于7.0%的预期目标12.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7%,比一季度减少23.3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8位,低于7.5%的预期目标13.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6.9%,比一季度减少40.2个百分点,低于5.0%的预期目标11.9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稳定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2.7%,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亿元,增长20.0%,两年平均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0.8亿元,增长5.4%,两年平均下降5.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0亿元,增长5.9%,两年平均增长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0%、8.0%、83%,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分县区比,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比第1位的宁县低12.7个百分点,比第8位的华池县高7.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6.3个百分点,比第8位的合水县高1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4.2个百分点,比第1位的宁县低16.1个百分点,比第8位的环县高1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7.4个百分点,比第1位的宁县低17.0个百分点,比第8位的华池县高4.5个百分点。
(二)供给产能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激发
1.第一产业增势强劲。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20.0%,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8.3%,比一季度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2%,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夏粮(小麦)播种面积1.5万亩,增长11.6%。畜牧养殖增长迅猛,猪存栏8.7万头,增长42.8%,其中能繁殖的母猪1.3万头,增长48.3%;牛、羊、禽分别存栏1.3万头、1.8万只、18.2万只,分别增长85.7%、-6.2%、-24.3%;猪、牛、羊、禽分别出栏3.5万头、0.4万头、0.7万只、7.7万只,分别增长14.9%、159.2%、141.1%、49.7%。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牛奶产量19吨,增长15.2%;禽蛋产量553吨,增长8.2%;绵羊毛产量10吨,增长11.1%。
2.二产增长弱仍保位。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长5.4%,比一季度增速虽然回落了19.8个百分点,但还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保持了第2名的位次,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从行业门类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比一季度增速回落33.4个百分点,下拉第二产业下降7.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1.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7%,两年平均下降15.0%;规下工业增加值下降15.4%,两年平均下降11.3%。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793万元,增长36.8%,拉动第二产业增长13.3个百分点。从关联指标看,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8466万度,增长9.3%,其中工业用电量1624万度,增长14.4%;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44吨标煤,增长4.4%;规上工业利润总额48万元,增长49.7%;营业成本2913万元,下降13.6%。
3.第三产业拉动有力。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5.9%,比一季度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在内生动力增强、市场需求改善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分别增长16.2%、7.6%、6.9%,合计拉动第三产业增长5.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保持低位运行,分别增长1.6%、5.7%、0.9%,合计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7个百分点。
(三)投资协同发力,内需消费稳中有增
1.地方投资增势较好。上半年在库项目3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同比下降5.1%,两年平均下降2.3%,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回升3.4个百分点。分项目看,地方投资项目25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个,完成投资额7.8亿元(含煤矿3.1亿元),增长26.5%,拉动固投增加12.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9个,在建项目比上年同期减少4个,只有3个可报数据,完成投资额2.7亿元,增长36.0%,拉动固投增加5.5个百分点;甜永高速1.8亿元,下降62.6%,下拉固投下降23.2个百分点;除甜永高速外,今年上半年完成固投10.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1亿元,增长2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亿元,增长196.5%;第二产业(工业)投资3.7亿元,下降8.7%;第三产业投资6.1亿元,下降24.3%。从资金来源看,实际到位资金7.3亿元,其中国家预算资金1.4亿元,国内贷款0.3亿元,自筹资金2.2亿元,其他资金3.4亿元。
2.消费市场平稳运行。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22.1%,两年平均增长4.3%,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1亿元,增长6.0%,两年平均下降2.8%;限额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22.5%,两年平均增长4.5%,拉动社零总额增长22.0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5%、21.2%,城镇市场恢复较好,增速比农村市场快1.3个百分点。分业态看,批发业零售额增长48.9%,零售业增长8.0%,住宿业增长12.5%,餐饮业增长24.9%,其中批发业占社零总额的37%,拉动社零总额增长15.0个百分点,是拉动社零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保障能力提升,居民收支平稳增长
1.财政金融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9万元,下降6.9%,两年平均下降22.3%。其中,税收收入3474万元,增长26.1%;税占比为81%,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亿元,下降2.8%,基本保障了“六保”支出所需。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9亿元,同比增长8.3%;比年初新增存款4.8亿元,增长5.7%。其中,住户新增存款3.8亿元,增长5.8%;企业新增存款0.5亿元,增长13.1%。各项贷款余额44亿元,增长28.2%;比年初新增贷款11.9亿元,增长36.9%。其中,住户新增贷款0.9亿元,增长4.4%;企业新增贷款10.9亿元,增长97.9%。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存款19.9个百分点,存贷比2:1。
2.居民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230.6元、5620.5元,分别增长7.7%、13.4%,两年分别平均增长5.1%、9.4%,延续了上年二季度以来的逐季提升态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3.2,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比上年同期缩小0.2。从收入来源看,“四项收入”全面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82.5%,增长8.3%,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半壁江山,增长11.1%。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9946.9元、4090.3元,分别增长3.7%、6.3%。分消费类型看,“八大消费”继续回升。其中,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消费占比最大,分别占人均消费支出的26.0%、33.8%,分别增长2.7%、6.2%;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最快,增长10.0%,比一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增长最快,增长9.8%,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
三、弱项短板和原因分析
(一)经济总量相对偏少。根据2019年分县区生产总值构成分析:人均生产总值,最高华池县7.2万元,第2位西峰区6.4万元,倒数第2位宁县1.4万元,最低正宁县1.3万元;人均一产,最高镇原县5105元,第2位环县4757元,倒数第2位正宁县2718元,最低西峰区1812元;人均二产,最高华池县5.7万元,第2位西峰区3.1万元,倒数第2位宁县2656元,最低正宁县1008元;人均三产,最高西峰区3.1万元,第2位华池县1.1万元,倒数第二位正宁县9008元,最低宁县7330元。
(二)产业集群效应不强。一产方面,全县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设施养殖、设施种植规模较小。畜牧养殖出栏、存栏与设施建设不同步、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日光温室面积下降6.9%,塑料大棚下降13.6%,露天蔬菜面积仅有2466亩,时令水果特别少。二产方面,在工业上,一是全县5户规上工业企业中,金牛公司受国外疫情蔓延的影响,出口市场严重萎缩,订单有所下降,出口额下降62.1%;紫苏原料单价上涨58.3%、致使紫苏油产量下降60%,成品价格上涨使国内销量下降,导致其增加值同比下降22.0%,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7个百分点。锦运建材受原材料运输和电价成本上涨、行业竞争激烈下调价格、县内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减少、过度依赖县内市场而外销渠道不畅以及企业经营不善等多重因素制约,导致增加值下降25.6%,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9.2个百分点。二是规下工业多为个体经营或家族式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在建筑业上,一是全县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2.9万元,同比下降14.7%,可形成工程量不足。二是建筑企业资质整体不高(无一级资质企业,二级资质企业2户,三级资质企业2户),在工程承揽中竞争力不强。三产方面,在批零住餐上,一是消费群体仍比较少。全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县常住人口17.3万人,外出人口8.4万人,外来人口0.5万人,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7.1万人,消费群体还比较少。二是收入依然比较低下。全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最低,支撑消费的能力不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全市位居第二,但是农村居民消费在全市倒数第二,攒钱热情高、消费愿望低。三是消费群体外流严重。全县消费市场缺乏多元化支撑,由加之我县距离西安较近、交通方便,大部分消费群体经常南下西安购物,节假日吃喝游玩北上银川、就近到周边县区游玩消费。四是限上企业个数垫底。全县在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排全市第8位,比第1位的西峰区少59个,比第2位的庆城县少13个,比第7位的华池县少2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增速6.0%,在全市位列下游水平,2户企业为负增长,下拉此项指标下滑;大型商贸市场少,商品单一,先进消费品更少,想买的买不到。五是限下企业恢复吃力。上半年,限下企业零售额增长22.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8个百分点,是影响零售额增速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去年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使返乡人数大量减少;上年同期疫情影响下农村居民基本居家,在乡镇小超市购物消费,使其销售额大幅增加;今年与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在服务业上,一是在库规上企业个数较少,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企业经营效益持续下滑,另外达规企业又凤毛麟角,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二是行业结构亟须优化,以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上,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固投制约因素较多。一是在库项目支撑不足。目前在库项目34个。其中,房地产项目9个(6个报结),剩余投资3.1亿元;投资项目2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9个,5000万元以下16个、报结10个),剩余投资额10.4亿元(其中核桃峪煤矿占剩余投资的77%);实际在库在建在报项目仅15个,剩余投资额13.5亿元。二是新审报项目屈指可数。新申报入库项目11个(3个已报结),剩余投资7.1亿元,对固投的贡献率微弱。三是甜永高速断崖下降。甜永高速接近尾声,投资额由去年的18.8亿元大幅减少至6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8亿元,下降62.6%,下拉固投23.3个百分点。四是项目规范化程度较低。个别在库项目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支付凭证不完善,在上级采用“形象进度法”和“财务支出法”评估固投数据时没有凭据验证,成为在库项目月度数据不能得到上级认可的制约“瓶颈”。五是入库纳统重视不够。部分项目单位对固投入库纳统重视不够,一季度集中开工的21个项目,7个项目入库时因资料不全未通过上级审批,其他10个项目至今“库外循环”,目前只入库了4个,入库率仅19.1%。六是工程进度普遍较慢。大部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慢、资金支付进度慢。
(四)居民限收因素不少。一是未发放到位的科学发展观业绩奖下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个百分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预期目标增速。二是据七人普结果显示,全县城镇化率41.2%,比2010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农村高收入人群向城镇人口转化,但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城镇居民中仍处于较低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五)十大生态产业弱小。一是十大生态产业中,我县在清洁能源、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全市无数据)、先进制造四大产业上均无数据,其中石油开采(清洁能源)产业空白是直接影响十大生态产业占GDP比重小、与其他县区差距拉大的主导因素。二是十大生态产业统计以“四上”企业数据为直接来源,我县“四上”企业21户。其中,批零住餐业5户(其中涉及中医中药产业1户)、非营利性服务业1户(即节能环保产业)、房地产6户、建筑业4户(其中涉及节能环保产业1户)、工业5户(其中涉及节能环保产业3户、清洁生产产业1户,),涉及十大生态产业仅3个行业7户企业。三是“四下”企业规模遍小,产品单一,竞争力弱,导致拟纳入十大生态产业的法人单位因不达规而不能入库纳统。四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没有达规入库企业,上级分配的统计数据微乎其微。
(六)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一是财源项目少,税收来源不多。二是历年欠账比较多,财政支出压力大。
四、下一阶段的抓促重点
(一)咬定目标,研读政策,精准指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围绕宏观政策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深研细读《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庆阳市县(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办法(试行)》《庆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实施方案》《正宁县关于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发展和入库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十大生态产业统计监测实施方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数据报送说明》等经济政策制度,用专业知识精准指导企业、产业、项目、经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健康成长,用优良的营商环境利企惠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抓主保重,集中发力,全力推进
一产方面: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抓好“菜篮子”建设,扩大设施蔬菜、时令水果规模,力争全年蔬菜产量增长6.5%以上;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快速提升肉牛、生猪养殖规模,全力增畜增禽增出栏;要每月把规模养殖大户名册报统计局,及时纳入畜禽养殖监测系统,夯实畜牧业数据评估基础。统计部门要实地调研指导畜牧养殖、设施蔬菜、水果生产,做好农林牧业产值统计监测,做到应统尽统。各乡镇政府要加快畜牧养殖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畜禽圈舍建设与存栏、出栏同步推进,力争全年猪出栏增长16.0%以上、牛出栏12.0%以上、羊出栏增长10%以上、鸡出栏增长2倍左右;要保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产量产值应统尽统,严防漏报、漏统。
二产方面:工信部门要全力支持发展地方工业,尽快盘活纸箱厂、果糖厂、奥神洲等原有骨干企业;要督促恒鑫茂混凝土年内入归纳统。油煤办要全力支持核桃峪煤矿完成联合试运转,取得安全许可证,督促达产入规,以此实现二产全年增长15.0%、GDP全年增长7.0%的目标。住建部门要积极协调对接外地建筑企业在我县注册公司、办理资质、入库纳统;督促4户在库企业提升资质等级,提高工程承揽能力,扩大签约数额,增加建筑业产值。
三产方面:商务部门要抓促销,抢抓节假日消费热点;要抓入库,全力培育发展正宁县芭堤雅住宿服务有限公司、正宁县广汇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天润发超市年内入归纳统;要抓夜经济,抓住新兴旺夜市开业的契机,督促夜市开发新食品,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干部职工依规下馆子、进夜市,刺激夜间消费;要抓电商平台建设,支持公路沿线村社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业,利用电商平台增加农产品销售;要抓源头数据,指导各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健全财务账目,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严防迟报、漏报、瞒统。文旅部门要建立文旅“准四上”企业培育库,积极跟踪培育入库纳统。发改部门全力培育发展正宁县振忠维修有限公司等服务业企业年内入归纳统。财政、人社部门要尽早将各项津贴补贴全部发放到位。交通部门要加大运输企业培育入库,打破零在库空白。邮政公司要进一步提升邮政业务运营效率,实现业务总量快速增长。人民银行要督促全县金融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落实各项金融政策措施,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样本单位跟踪评估,对运营不佳、不能反映行业现状的及时替换。
投资方面:三季度要完成26.9亿元、全年要完成39亿元的投资预期目标,发改部门要牵头地方项目分别完成11亿元、12亿元,统计部门要协调市统计局分配甜永高速3亿元、6亿元,油煤办要牵头核桃峪煤矿完成5亿元、7亿元以上,电厂8亿元、14亿元以上(电厂是决定全年完成固投的“一锤定音”工程项目)。各项目责任单位要抓开工、抓进度、抓入库、抓纳统,既要保证工程实际进度,又要完善项目支付凭证,按进度、按标准及时上报投资数据。
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人社、财政部门要保工资性收入,强化资金调度,按期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各项津贴补贴;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要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和输转力度,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民政部门要保转移性收入,认真对接落实好各项惠农补贴,按期兑付到户;扎实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纾困解困。税务部门要加大减税降费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推稳就业、促增收。农业农村部门要稳定农业生产,拓宽苹果和经济作物销售渠道;加快生猪、牛、羊、禽出栏量,带动经营性收入增加。商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城乡市场消费,提高批零住餐经营户盈利能力,拉动经营性收入增加。
十大生态产业方面:在循环农业上,农业农村部门、各乡镇政府要大力发展地膜覆盖种植业、设施农业、设施畜牧业、休闲农业、农作物秸秆、中药材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青贮饲料加工、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等循环农业,及时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上报有关数据。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上,工信部门要扶持培育发展布谷鸟机械、顶旺肉食品加工厂、禾丰饲料加工厂等“准四上”工业企业入规纳统,拉动清洁生产产业增企业、扩增量。油煤办要督促核桃峪煤矿年内达产入规,只有这样才能拉动十大生态产业占GDP比重提升、二产全年增长15.0%、GDP全年增长7.0%的目标。如果煤矿能年生产400万吨煤,且一产增速能达到15%以上,并通过大力发展“四上”企业,三产比例可调整到17:35:48,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将大幅提升十大生态产业占GDP比重。住建部门要全力支持建筑企业在节能工程、环保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等节能环保产业上的承揽能力,增加建筑业、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在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产业上,文旅部门要建立新闻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文化产业及旅游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产业“准四上”企业培育库,跟踪监测达规纳统。发改部门要全力培育通道物流、数据信息等服务产业,培育支持更多的服务业企业入规纳统。在入库纳统服务上,统计部门要加强在库“四上”企业和新入库企业行业代码审核工作,对主营业务符合十大生态产业的,及时更新归类到十大生态产业行业代码范围。
财政收入方面:财政、税务部门要建立“1112”财源项目培育库,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助企、银企帮联、一企一策等多种方式,在全县分别培育10户批零住餐业50万元纳税大户,10户服务业100万元纳税大户,10户工业100万元纳税大户,20户建筑业房地产500万元纳税大户,助推预期大宗税收达到1.2亿元以上;持续盯紧重大项目、重点税源和关键环节,强化税源管控,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各相关部门要以“四上”企业的大培育、大发展,促进财政税收的快增收、快增长。
(三)健全机制,强化考核,激励激发
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拟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督促督查各乡镇、相关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协调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定期向县政府汇报经济发展情况,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联席会议由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组成,主管副县长任总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统计局局长兼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联络员。
二要加强跟踪督查检查,由县发改局、统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全县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督查检查,督查情况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工作滞后的乡镇和部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成效突出的,参照有关规定进行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推荐使用。
三要严格实行考核评价,将经济发展目标列为各乡镇、主管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会同各主管部门,每年对全县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管理。
四要强化统计数据质量,通过落实统计数据质量管控责任制、统计违纪违法案件举报通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统计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一票否决制”等制度,确保不漏报不瞒报,做到数据口径一致、协调配合紧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