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21600000005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02-1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2021年1-10月份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一、完成情况
根据前三季度全市统一核算结果,全县8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现“前高后低”“六正两负”“差距缩小”的态势:“六正”,即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4%,比上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6位,低于7.0%的预期目标3.6个百分点、11.6%的突破目标8.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长7.6%、在全市排名第5位,二产增长1.8%、在全市排名第8位,三产增长2.3%、在全市排名第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回落0.6个百分点,第8位,高于7.0%的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低于10.0%的突破目标2.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回落2.0个百分点,第5位,高于8.0%的预期目标3.4个百分点,低于14.5%的突破目标3.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回落6.0个百分点,第8位,高于7.0%的预期目标9.1个百分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3.2亿元,总量比上半年扩大2.0亿元,占GDP比重17.0%,占比提升5.3个百分点,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回升9.6个百分点,低于,16.0%的突破目标13.3个百分点,低于10.0%的突破目标2.9个百分点。“两负”,即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8%,下落0.7个百分点,第8位,低于7.0%的预期目标12.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7%,下落1.0个百分点,第8位,低于7.5%的预期目标14.2个百分点。“差距缩小”:即三产增速与最高增速(宁县)差距比上半年缩小5.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最高增速(宁县)差距缩小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第7位增速(庆城县)差距缩小3.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第7位增速(华池县)差距缩小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第7位增速(华池县)差距缩小7.3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贡献考核中位居第5位。
截至10月底,4个月度指标增速呈现“两正两负”(即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8.2%,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
(一)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77.4万,同比增长3.1%,增幅比1-9月回落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1%。从消费形态来看,餐饮收入678.9万元,增长28.7%;商品零售1336.6万元,下降3.3%。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8.2%,降幅比1-9月进一步下跌2.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0%。至10月底,全县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0个(新入库2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完成投资额下降42.1%;5000万元以下项目29个,完成投资额下降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增长11%;第二产业(工业)增长13.6%;第三产业下降26.8%。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比1-9月回升5.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1.1%。
(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40万元,增长0.12%,增幅比1-9月下跌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1.4%。其中,税收收入5382万元,增长22.4%;非税收入2658万元,下降26.8%。
二、抓促措施
(一)一产:全年要完成6.4亿元、增长15%的目标(前三季度完成4.8亿元、增长7.6%,距目标差1.6亿元、7.4个百分点),重点抓促措施:一要力争猪、牛、羊、禽第四季度出栏分别增长35%、140%、31%、47%,支撑畜牧业增加值增长。二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蔬菜基地和川区设施蔬菜建设,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品种,力争日光温室蔬菜产量再有大幅提升。三要抢抓各类农副产品特别是苹果的销售旺季,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宣传和产销对接,通过苹果、烤烟、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农作物销售增加产值,力争苹果产量达到8.1万吨、销售收入3.96亿元。四要做好养殖企业和调查样本户的统计入库工作,做到应统尽统,真实反映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二)二产:全年要完成2亿元、增长5%的目标(前三季度完成1.3亿元、增长1.8%,距目标差0.7亿元、3.2个百分点),重点抓促措施:一要衔接扩大石油勘探区块,增加探井数量,力争原油产量有新的突破。二要加强对金牛公司、汇森源、锦运建材等5户规上工业企业的运行调度和监测分析,及时帮助解决资金短缺、上下游产业链衔接不畅等问题,确保存量企业增产增效、顶旺肉食品加工公司年底前入规纳统。三要支持4户本地建筑企业提升资质等级,提高工程承揽能力,扩大建筑业产值,督促正常上网申报,力争建筑业增加值0.95亿元,增长15%以上。
(三)三产:全年要完成17.9亿元、增长4.5%的目标(前三季度完成12.5亿元、增长2.3%,距目标差5.4亿元、2.2个百分点),重点抓促措施:一要协助永嘉商贸、步天医药2户限上商贸企业查找零售额下降的具体原因,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批零住餐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达到20%、15%、14%、22%以上。二要全力督促锦绣润发超市、鸿福超市年底前完成入规纳统。三要加快金色时代、金鹰学府、正德华府、新都丽苑等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开发商加快商品房销售和网上直报进度,按时支付从业人员工资,确保销售面积达到3.86万平方米、劳动报酬增长3.5%以上。四要保工资性收入增长,以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带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五是全面落实各项金融政策措施,督促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要力争完成30亿元、增长转正的目标(1-10月完成26亿元、下降8.2%,距目标差4亿元、8.2个百分点),重点抓促措施:一要调度50个在库项目和16个新入库(11月申报入库)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二要抓开工、抓进度、抓入库、抓纳统,既要保证工程实际进度,又要完善项目支付凭证,按进度、按标准及时上报投资数据,确保工程实际进度、施工单位资料、建设单位资料、入库纳统、统计网报资料“五个同步”。
(五)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要完成35062元、增长10%的目标(前三季度完成26525元、增长7.1%,距目标差8537元、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要完成12949元、增长14.5%的目标(前三季度完成8963元、增长11.4%,距目标差4099元、3.1个百分点),重点抓促措施:一要要保工资性收入,强化资金调度,按期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各项津(补)贴、增资、福利(落实职级待遇人员车补差额)、取暖补贴,筹集资金尽快发放第13个月工资,按照市上要求,该涨的就涨,该发的就发;要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期发放,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二要扩经营性收入渠道,全力保障苹果和经济作物销售;加快生猪、牛、羊、禽出栏量;刺激城乡市场消费活力,提高批零住餐经营户盈利能力。三要保转移性收入,认真对接落实好各项粮食直补、耕地保护补贴、对农民直接补贴、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收入,按期兑付到户。
(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要完成13139万元、增长16%的目标(1-10月完成8040万元、增长0.1%,距目标差5099万元、15.9个百分点),重点抓促措施:一要紧盯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抓好预警管控,全面清查商贸流通、房地产、酒店等行业领域偷税漏税行为,多渠道挖掘税源弥补减收,力争应收尽收、足额入库。二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清查,调剂整合低效使用的房产土地,采取公开拍卖、招租、承包、置换等方式整合盘活国有企业和资产。三要加快非税征收力度,确保完成罚没收入、耕地保护费、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5900万元。
三、2022年预期目标
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上下达的目标之内。
四、2022年抓促措施
(一)紧盯转型升级,壮大主导产业。实施早胜牛种群复兴计划和扩群提质行动,加快两万头肉牛产业园、千头肉牛育肥(繁育)场建设,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10个、规模户3000个,肉牛存栏达到5万头以上。以东方希望集团为龙头,建基地、扩规模、延链条,全力推进2个6.25万头和6个万头生猪育肥场建设,加快布局100万头生猪屠宰场和生产线,力促生猪育肥能力达到40万头。按照“老园改造增效、新园建设提质”的思路,对正周线万亩果带填平补齐,改造更新矮化密植果园5000亩,间伐改造乔化郁闭园5000亩。发挥“反季错季”市场优势和“高原夏菜”品质优势,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分户种植、分负其责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模式,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3处1000亩。因地制宜发展烤烟、紫苏、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进撂荒地复垦复种,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
(二)聚焦煤电开发,加速工业崛起。全力配合核桃峪煤矿完成第一阶段开采区环保搬迁和竣工验收,生产原煤410万吨;有序推进正宁电厂建设,完成“五通一平”及主机工程、主厂房施工,谋划周家至西坡沿线热电联产供热项目。积极衔接扩大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布设石油探井15口,开工复采油井5口,原油产量达到1.5万吨。加快周家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工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围绕煤电化工、新型建材、矿山机械、物流商贸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涉煤上下游产业,努力打造全市经济增长极。加大县城工业园区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开工建设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标准化厂房,提升园区服务功能;鼓励顶旺肉食品加工、金牛实业等企业扩大产能,加快实施肉牛熟食加工和皮革深加工项目,争取金玉豆制品、布谷鸟机械公司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名录,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户以上。
(三)培育新兴业态,繁荣第三产业。积极应对高铁高速“虹吸效应”,建成投用金色时代商业综合体,打造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商务办公为一体的高端商贸中心,升级改造一批老旧市场,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吸引本地群众就地消费。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市场主体600户以上,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户。深化电商进农村行动,健全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扶持培育电商龙头企业6家,扩大农特产品网销规模,确保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抢抓“东数西算”政策机遇,大力推进智慧正宁、数字政府和5G基站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子午岭生态康养小镇规划,抓好黄帝文化景区、龙咀子民宿景区建设,争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
(四)强化项目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干好今年、备足明年、想到后年”的思路,深度谋划包装,全力衔接争取,全年论证储备项目131个,争取国省投资6.5亿元以上。推行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74个,完成投资31亿元。强化协调服务和督查调度,切实抓好棚改安置小区、五顷塬至三嘉公路改建、四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永和塬供水工程、殡仪馆等重点项目,力促早启动、快建设。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四制”要求,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符合法定程序、符合政策要求、符合质量标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强与碧桂园、苏宁易购、陕西建工等知名企业集团洽谈对接,力促商住综合体、物流园、智慧车库等一批招商项目落地实施,签约资金达到27亿元。
(五)加强民生保障,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6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1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扎实推进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行动,关爱农村“一老一少一困”,启动实施一批养老托育综合服务项目,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新开发公益性岗位60个;为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以上,扶持100名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对参加当年高考并被大专及以上院校录取的困难家庭大学生每人资助3000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