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正宁县人民政府

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4060500000009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4-06-05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2023年正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05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全县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铆足干劲,聚力攻坚,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0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0.34亿元,增长68.9%;第三产业增加值19.66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0:28:52调整为19:41:40,二产增加值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890元,增长20.82%。

年末全县总户数77864户,户籍总人口23.97万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城镇人口9.95万人,乡村人口14.02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6.8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

表1 202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县常住人口

   

16.82

   

100.0

   



  其中:城镇

   

7.5

   

44.6

   



     乡村

   

9.32

   

55.4

   



  其中:男性

   

8.5

   

50.5

   



     女性

   

8.32

   

49.5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3]

   

4.05

   

24.05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9.09

   

54.05

   



     60周岁及以上

   

3.68

   

21.9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2.54

   

15.10

   


 

全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7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2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82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输转1.48万人。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2.6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5%。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6万亩,增长17%;玉米种植面积9.12万亩,增长0.2%;薯类种植面积0.54万亩,增长66%。蔬菜种植面积3.01万亩,增长3.1%。中药材种植面积4.11万亩,增长15%。瓜果类面积0.25万亩,下降37%。油料种植面积5.7万亩,增长2%。

全年粮食产量5.43万吨,比上年增长5%。其中,夏粮产量0.39万吨,增长17%;秋粮产量5.04万吨,增长5%。全年蔬菜产量3.99万吨,增长7%。中药材产量2.01万吨,增长15%。瓜果类产量0.76万吨,下降38%。

年末牛存栏2.01万头,增长4.6%;出栏0.83万头,增长5%。羊存栏1.9万只,增长5%;出栏1.31万只,增长10%。猪存栏8.6万头,增长0.1%;出栏6.67万头,增长9%。家禽存栏24.15万只,增长8%;出栏14万只,增长1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92263万元、增长75.1%。从发展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4.1%;从行业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5.3%,制造业增长1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8%;1—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4亿元,增长2.38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3110.3万元、增长87.6%;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031.3万元、增长20.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个,比上年末增加3个;建筑业企业期末从业人员1665人,增长2.78%;承建房屋施工面积15.84万平方米,增长11.5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5万平方米,增长12倍。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986万元,下降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822万元,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0523万元,增长1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513万元,增长5.5%;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8361万元,增长4.3%;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102万元,增长1.31%;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8961万元,增长3.3%。

全县公路总里程945.1公里。其中,县道 72.6公里,乡道 106公里,村道766.5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 945.1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1公里,三级公路 40.3公里,四级公路 893.8公里。按路面等类型分,沥青混凝土路面168.2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698.2公里,简易铺装路面78.7公里。年末实有客车98辆。其中,城市公交8辆,出租车60辆;全年客运量75.59万人,旅客周转量7943.87万人公里。年末实有载货汽车34辆,总吨位382.9吨,货运量16.67万吨,货物周转量2258万吨公里。

全年已通电话的乡镇10个,已通电话的行政村94个,通信业务总量13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电话用户21.98万户,增长2.4%。互联网用户87734户,增长19.6%。电话普及率121部/百人,增长36%。


表2   通信事业基本情况

   



指标名称

   

单 位

   

数 量

   



1、已通电话的乡镇

   

   

10

   



2、已通电话的行政村

   

   

94

   



3、通信业务总量

   

万元

   

13988

   



    邮政业务总量

   

万元

   

3137

   



  电信业务总量

   

万元

   

3200

   



  移动业务总量

   

万元

   

6900

   



  联通业务总量

   

万元

   

724

   



    网络公司业务总量

   

万元

   

27

   



4、电话用户数

   

万户

   

21.98

   



   固定电话用户数

   

万户

   

4.22

   



  移动电话用户数

   

万户

   

17.76

   



5、互联网用户

   

   

87734

   



6、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121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958.7万元,同比增长3%。从消费规模看,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2.7万元,下降29.5%;限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16万元,增长4.2%。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926.1万元、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032.6万元、增长0.92%。从消费业态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1.22%、1.05%和8.5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在库项目59个,同比减少7个,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0.6%。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8.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1%。从投资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5.4%。从项目构成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增长7.9%;5000万元以下项目39个,完成投资额下降50.1%。

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25.6万平方米,下降11%;房屋竣工面积3.2万平方米,下降77.7%;商品房销售面积6.9万平方米,增长51.3%。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260万元,增长86.5%。其中,税收收入23183万元,增长145%;非税收入9077万元,下降15.7%。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11018万元,增长399%;企业所得税131万元,增长20.2%;个人所得税162万元,下降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1634万元,增长12.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581万元,增长3.4%。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6.08亿元,同比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51.87亿元,增长8.03%。

八、人民生活

全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7776.34、14219.08元,分别增长6.2%、7.5%,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比上年缩小0.03。从收入来源看,城乡居民“四项收入”(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全面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84.71%、增长6.28%;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48.92%、增长6.02%。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6192元、9788元,分别增长6.71%、8.4%,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89%、32.38%。从消费类型看,城乡居民“八大消费”各有所好。其中,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消费需求最大,分别占人均消费支出的30%、32%;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最快,增长8.96%;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增长最快,增长10.61%。

 

表3 2023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情况一览表


城镇

   

农村

   



指 标 名 称

   

单位

   

本年

   

增幅(%)

   

占比(%)

   

本年

   

增幅(%)

   

占比(%)

   



 可支配收入

   

   

37776.34

   

6.20

   

-

   

14219.08

   

7.50

   

-

   



  (一)工资性收入

   

   

31998.97

   

6.28

   

84.71

   

3877.53

   

8.34

   

27.27

   



  (二)经营净收入

   

   

3238.76

   

5.91

   

8.57

   

6956.20

   

6.02

   

48.92

   



  (三)财产净收入

   

   

1863.02

   

4.35

   

4.93

   

285.06

   

5.32

   

2.00

   



  (四)转移净收入

   

   

675.59

   

9.28

   

1.79

   

3100.29

   

10.09

   

21.80

   



 消费支出

   

   

26192.14

   

6.71

   

   

9788

   

8.40

   

-

   



    (一)食品烟酒

   

   

7829.07

   

6.39

   

29.89

   

3169.29

   

7.84

   

32.38

   



    (二)衣着

   

   

2924.10

   

7.29

   

11.16

   

684.02

   

5.71

   

6.99

   



    (三)居住

   

   

5145.83

   

5.04

   

19.65

   

2129.04

   

10.61

   

21.75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219.52

   

5.31

   

4.66

   

686.10

   

8.86

   

7.01

   



    (五)交通通信

   

   

3326.98

   

7.61

   

12.70

   

1050.21

   

7.97

   

10.73

   



    (六)教育文化娱乐

   

   

3217.48

   

8.96

   

12.28

   

992.49

   

8.59

   

10.14

   



    (七)医疗保健

   

   

2076.78

   

7.71

   

7.93

   

978.91

   

7.96

   

10.00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452.38

   

4.97

   

1.73

   

97.95

   

2.63

   

1.00 

   


九、社会保障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443人,完成基金收入6791万元,完成基金支出2854人、954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4757人,完成基金收入8779万元,完成基金支出2568人、1793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4369人,基金收入9785万元,参保缴费率95.9%,续保率97.4%,基金支出38025人、7342万元,发放率100%。

失业保险参保7017人,基金收入436万元,基金支出131万元。

工伤保险参保9472人,基金收入318万元,基金支出420万元。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87287人,参保率98.82%,城镇职工参保12472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累计保障住院病人就医32694人次、10102.74万元、大病保险累计保障住院患者13413人次、2390.49万元,医疗救助住院病人10784人次、1739.93万元,普通门诊累计保障就医120191人次、796.83万元,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32855人,累计保障98940人次、1570.62万元;基本医保累计保障城镇职工住院3618人次、2107.15万元,补充保险累计保障3517人次、451.35万元,保障门诊慢特病患者就医15285人次、287.18万元,落实生育津贴108人、26.54万元,个人账户基金实际支出276.39万元。

十、科技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量6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件,实用新型专利53件,外观设计9件。有效发明专利6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完成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35件。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9所。其中,幼儿园31所,小学教学点16所,小学65所,九年制学校6所,初中7所,完全中学2所,独立高中1所,职专1所。全县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人均432.2分,较上年提高30.5分;成绩合格率47.3%,优秀率12.7%;全县高考本科一批进线296人、进线率25.96%,本科二批以上进线人数768人、进线率67.37%,600分以上学生7人,66人被双一流以上大学录取。

十一、文化、卫健和体育

全县年末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及影剧院各1个,图书总藏量7.2万册,馆藏文物4876件;乡镇文化站10个;广播电视台、中短波广播转播台各1个,电视播转台1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实施十处革命文物利用、习仲勋旧居展示、赵邦清墓环境整治、调令关登山步道建设等项目13处。春节期间开展“璀璨元宵节·红色灯谜展”“张灯结彩耍社火·锣鼓喧天闹元宵”“春绿陇原”文化惠民戏曲展演等8项活动,参与群众10余万人。拍摄制作正宁花灯、柳编、子午岭红色故事等非遗项目短视频5个,完成正宁老豆腐制作技艺、正宁花灯制作技艺、正宁核桃峪柳编技艺、子午岭红色故事4个省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编纂完成《金石录》初稿。累计展出各类文物338件,开展主题社教活动10场次,流动展览20场次,线上红色文物展、馆藏精品文物展、文物鉴赏58期。完成12个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工程、正宁文庙大成殿消防工程和赵氏石坊安防工程。启动秦直道遗址正宁段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对秦直道遗址调令关至刘家店段全长24.6公里进行保护修复、环境治理及场景展示。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个,编制床位1108张,在职职工107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34人(执业医师245人,执业助理医师51人,注册护士450人,药师25人,检验技师45人,影像技师28人,卫生监督员2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9人),其他技术人员17人,管理人员22人,工勤人员111人。

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017个,体育场地面积46.21万平方米。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一级体育指导员32人,二级体育指导员133人,三级体育指导员501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全年空气监测总天数为345天,优良天数310天,优良率89.8%,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臭氧(O3)日8小时浓度平均值为13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日均值为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日均值为9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值为1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7,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排名全市第二,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国考罗川、张家堡断面和市考上齐断面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庵里水库和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嘉峪川水库、红土窑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三嘉水源地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完成恒强铅锌冶炼厂污染场地二次修复治理,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县域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全年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6人;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1.53万元。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其他行业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正宁统计年鉴》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2023年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为3.78万人,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9.36万人。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GDP、常住人口、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贸易、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县统计局各专业;户籍人口数据来自正宁县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自正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社保局和医保局;通信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各通信公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正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正宁县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正宁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财政综合事务中心;教育数据来自正宁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正宁县市场监管局;卫生数据来自正宁县卫生健康局;环保数据来自庆阳市生态环境局正宁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正宁县应急管理局。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