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022800000008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07-0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2022年1-5月份正宁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盯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挖潜力、促投资、强弱项、补短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态势良好。
截至5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8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771.97万元,增长903.8%;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01.6万元,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9万元,增长24.39%。
二、存在问题
虽然前五个月全县经济运行态势较好,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第一产业增长放缓。占一产80%的畜牧业发展放缓,猪、牛、羊、鸡出栏量均未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特别是牛出栏量增长6.5%,比上年同期减少315个百分点;禽出栏量下降67.8%,比上年同期减少558个百分点,导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14.3个百分点,全市排名从上年同期的第1位滑落到第8位。
(二)第三产业增长乏力。三产核算的七大行业中除金融业增长13.4%、增幅较大,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略有增长外,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3%、19.3%。另外纳入非营利性服务业核算的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工资总额分别下降44.3%、 21.3%、32.4%,导致占第三产业50%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下降18.7%,下拉第三产业增加值10.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8.9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虽然前五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较好,但主要是依靠电厂投资拉动,地方自有项目少、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76个重点建设项目剔除4个退库、8个不属于固投的项目后,投资项目实际仅有64个,截止目前实际进入库31个、待审核7个,18个项目仍未开工复工,在库项目投资少、进度慢,要完成“双过半”目标十分困难。
(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群众务工收入减少,加之一产增加值增长放缓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测算,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滑至全市第8位。
(五)社零总额增长迟缓。前五个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增长2.5%,加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最低,支撑消费的能力不足,加之受疫情影响县内物流、用工等成本上升,导致限上限下企业经营较为困难,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增长0.4%。
(六)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仍待提高。尽管县委、县政府一再强调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牵头责任,但从统计实践看,一些乡镇和部门重视程度仍然不高,这在一产统计和固定资产投资上报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一产统计上个别乡镇完全由乡镇统计员自行上报、不把关、不审核,导致上报数据前后矛盾、衔接不紧密,上报数据缺乏支撑依据,甚至在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局多次指导下仍有差错,发展实际不进相符,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报上乡镇、部门牵头作用发挥不充分,投资批复与实际合同签订额相差很大,提供的入库资料不详实、不完整,尽管统计局一直逐部门督促,但入库效率仍然不高,76个重点项目仍然有26个未入库,直接影响后续投资上报。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指导抓产业促“产出”。各经济主管部门要树立“管行业就是管指标、管指标就要懂统计”的理念,积极主动履行部门统计职责,对照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考核指标,及时研判、适时调度、精准施策,更好推进各行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1.第一产业:要围绕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保粮、扩蓄、提果、增菜”总体方向,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扩大粮油种植面积的同时,狠抓畜牧养殖,加大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出栏补栏力度,牛、猪、羊、禽分别出栏0.5万头、4.7万头、0.8万只、8万只,实现增加值 4100万元、4400万元、620万元、260万元;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加快榆林子中巷设施蔬菜基地、果蔬分拣中心及恒温库建设,加强宫河王录、山河解川、永正佛堂等设施蔬菜基地管理,瓜菜产量达到9200吨以上,实现增加值2000万元;全力做好夏收作物抢收和复种工作,小麦产量3350吨、油菜籽323吨,实现增加值620万元。
2.第二产业:要及时跟进抓促生产状况不佳的企业,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加强对7户规上工业(不含核桃峪煤矿)、4户规下工业企业及3户规下工业个体运行调度和监测分析,指导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0.13亿元、规下工业增加值0.14亿元。协调核桃峪煤矿扩大生产,生产原煤140万吨,实现增加值5.73亿元。支持4户本地建筑企业提升资质等级,提高工程承揽能力,加快签约项目(签约额1.7亿元)建设进度,加大资金支付力度,督促企业按时发放从业人员工资,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2亿元。
3.第三产业:要加强消费市场供需两端调研分析,帮助7户限上商贸企业解决经营困难,推动消费回补;组织商贸、餐饮住宿企业开展优惠让利、打折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要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培育发展服装、教育文化娱乐、机动车零配件、家用电器、家具及室内装修等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引导其入库纳统,确保批、零、住、餐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达到8.8%、5.6%、9.0%、2.6%,完成增加值0.18亿元、0.56亿元、0.04亿元和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限额以上零售总额0.21亿元,增长0.7%;限额以下零售总额6.19亿元,增长2.0%)。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督促企业加快正德华府、金鹰学府、佳境天城、向学小区商品房销售,严格落实网上直报,按时支付从业人员工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增加值1.3亿元。大力支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管理组织等非营利服务业工资发放进度,实现增加值6.52亿元。要支持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公益性岗位人员等重点群体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中再创业再就业,督促企业按时按点发放职工工资及各种福利;要按期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各项津贴、增资及科学发展奖。要加强对劳动工资样本单位数据的督查指导,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
4.固定资产投资:要统筹指导全县18个未开工重点项目能开则开、能统则统,41个在库项目能快则快、能赶则赶,既要加快建设进度,又要完善项目支付凭证,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特别要加大电厂投资的协调力度,力争将所有投资全部纳入统计范围。力争实现很多实物投资量。要加强与发改、工信、住建等部门沟通协商,摸排各部门新开工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指导、多方联动解决金色阳光、御景豪庭、榆林子汇福豪庭3个房地产项目和高卓物流园等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应统则统;加强项目的论证、储备和争取(在投资批复上要务必做到批复投资与实际投资基本一致,避免因合同金额与批复投资相差过大,导致后期不能入库问题的发生),力争更多的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增加投资总量,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5.城乡居民收入:要重点支持50户城镇居民收入监测户家庭成员的就业,要按期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各项津贴、增资及业绩奖,保障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要重点落实80户农村居民收入监测户低收入家庭的各种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要重点加强80户农村居民收入监测户家庭成员的农牧业技术培训,落实国家各项惠民补贴,搭建农村居民就业渠道,拓宽苹果、中药材、生猪、肉牛、小杂粮等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要指导城乡居民收入监测户如实、准确记账。
(二)压实责任抓协调促“纳统”。各乡镇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统计意识,靠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乡镇、部门牵头职责,按照年初既定任务和实际进展,做实做细日常统计工作,按照程序入进库,依法依规统上来。统计部门要开展常态化统计调研,组织精准化统计培训,加强前瞻性研判预警,对重点指标数据波动情况的前瞻性分析与解读能力,深度挖掘数据背后规律,加强经济走势预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预测、早预警、早提醒、早建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统计信息支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