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022800000031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3-01-12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目前,社会普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数据的简单加加减减,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现象,可信度不高。所有数据都由基层统计人员收集上报,每个统计数据的来龙去脉是否可循以及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都需由基层统计人员严格把关。统计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不够,个别乡镇统计站对能够采集到和容易采集到的数据就统计,不能采集或难于采集的数据就进行估算,或者问村上要数据,导致数据质量不高;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度不高,统计最初数据来自合同订单、产品出入库单、领料发料单、固定资产登记卡片等原始单据,个别企业统计对原始数据不经审核,或分类不对,不换算单位,经常出现把“万元”当“千元”上报的情况,影响数据准确度。三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和会计制度,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四是基层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和保障条件不能得到保障,部分单位分管统计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把不好关。
2、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县企业统计人员都是财务人员兼职,个别企业如新如意面粉厂甚至没有专职财务人员,由兼职财务人员上报报表。而乡镇统计人员虽然是专职统计,但都不是相关专业,加上乡镇工作繁杂,往往一个月下来,从事统计工作时间还不如其他工作时间多,自然也没有精力熟悉和精通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乡镇人员流动大,统计人员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持续干一行,如何到爱一行再到专一行?
3、统计人员服务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人数极少,部分领导也认为统计不为我用,不予重视。从近年来参加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的结果来看,参加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的多数是县统计局工作人员,乡镇和企业统计人员报名考试的极少。加上统计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存在应付态度,统计数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4、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统计调查方法相对滞后。
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第一、二产业品种繁多,而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第三产业报表资料相对较少,影响统计数据质;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专业之间个别指标重复上报的现象,同时个别指标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存在指标理解上的偏差。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不够健全,虽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已经建立数据联审评估制度,但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存在与GDP相关主要数据评估不够配套、同时数据评估制度还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二、如何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
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维护统计队伍稳定是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一环。统计工作是一项细致活,我们说的不光是做好报表,录好台账,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需要广大统计人员付出热情。从原始凭据、台账、财务报表中发现规律、内在联系,凡事问为什么,询其根源,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写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这就需要一支稳定的统计队伍,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实现,如果连人员的稳定都不能保证,隔三岔五地换人,那统计基础工作的衔接就会出问题,更不用说总结经验教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统计工作队伍。
2、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目前,统计人员大都配备了计算机,这为统计人员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统计人员通过讲算机,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管理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运算,这是手工劳动所远远不及的。但这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统计的需求,我们还需逐步建立统计信息系统。除了要进一步加强源点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一切可利用的现代化工具分析数据差异,进行分析预测,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
3、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实现统计人员专业化目标。作为一名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要真正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目标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职业道德。培训内容上主要是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知识,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效果上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学以致用,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只有加大培训的力度,统计人员才能克服专业范围与自身水平的限制,真正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4、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完善统计调查体系要以经济普查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第一、二产业的调查体系,加强完善服务业的调查制度。其次不断推广抽样调查在工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劳动工作、社会、信息等范围。再次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在指标设置上,淡化经济指标,强化社会指标以方便基层填写为原则,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适当增加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5、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既是统计工作自身建设的本质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着眼于推动统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实现依法治统、依法统计,要坚持把普法、执法、队伍建设和优化执法氛围四个轮子并驾齐驱,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促进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新的统计法,使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刻认识按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调查单位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为,使每个统计调查单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落到实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