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4022900000010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4-02-29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2012年正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加速、新型工业化突破、特色城镇化提质、党建科学化发展“四大工程”,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11769元,增长14.4%。第一产业增加值7.67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6亿元,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36.7∶9.7∶53.6调整为35.9∶9.4∶54.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14.87%;实现农业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9.0%。
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全县10.61万亩冬小麦总产量达到2.57万吨,平均单产242公斤,分别比去年增长3.04%,1.68%;秋粮种植面积17.57万亩,增长0.71%,秋粮单产366.96公斤,总产64461吨;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0137吨,增长0.15%。
经济作物增势强劲。全年油料播种面积9.45万亩,产量达1.5万吨,增长6.1%,其中荏播种面积8.46万亩,产量13697吨;烤烟生产已由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初步形成3个乡镇级主产区,30个行政村规模种植,面积达到3.47万亩,产量8536吨,增长7.4%;药材种植面积3.14万亩,中药材产量2.84万吨,增长34.4%;蔬菜面积8.02万亩,产量达13万吨,增长13.3%;新建日光温室40座、骨架大棚260座、大小拱棚2.1万座,设施种菜面积达到1.7万亩;大葱面积3万亩,产量达6.4万吨。
林果生产成效明显。全县果园面积19.82万亩,水果产量7.3万吨,增长13.5%,其中苹果产量6.7万吨,增长13.7%。全年共完成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新育苗木面积0.56万亩,四旁植树81万株,新栽苹果2.1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9.82万亩。
畜牧生产稳步增长。至年底全县肉猪出栏2.39万头,增长6.7%;肉牛出栏0.68万头,增长7.9%;羊出栏0.87万头,增长2.35%;家禽出栏6.77万只,增长5.78%。大牲畜存栏1.48万头,其中牛存栏1.44万头;生猪存栏2.67万头,增长3.89%;羊存栏2.36万只,增长1.7%;家禽存栏23.67万只,增长1.8%。肉产量达到2962吨,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2012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工业增速曾一度出现下滑,经过努力,成功实现企稳回升。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8534万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536万元,同比增长53.31%;增加值为2371万元,同比增长4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98.9万元,同比增长52.6%;利润总额363.9万元,同比增长26.7%。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为16998万元;增加值为12408万元,同比增长11.17%;利润总额462.7万元,同比增长3.98%。
建筑业持续增长。2012年全县完成建筑业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86%;建筑业增加值5330万元,同比增长56.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914平方米,竣工面积97014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运行。2012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92亿元,同比增长44.63%,增速高于上年1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45万元,增长106.5%。从产业划分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4101万元,增长86.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03542万元,增长93.8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48126万元,增长2.94%。从构成划分看,建筑工程投资完成446023万元,增长85.66%;安装工程投资完成152988万元,增长39%;设备工器购置投资完成74385万元,增长37.75%;其它费用投资完成232373万元,增长4.35%。
房地产投资热中趋缓。全年房地产投资3445万元,增长106.5%,施工面积17.98万平方米,增长195%,竣工面积2.63万平方米,增长46.7%。商品房销售面积2.63万平方米,下降41.4%,商品房销售额2400万元,下降63.8%。年末全县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家。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县共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9个,签约资金20.73亿元,到位资金11.31亿元,同比增长47.7%。其中实施新都汇广场、天润新城、鼎盛小区、机械设备制造、客运服务中心、正德混凝土制品站、如意面粉厂、欣兴果业公司、富迪斯果蔬储销公司、湫头果品交易市场、西坡升华林下立体养殖等新建项目23个,签约资金15.56亿元,到位资金9.24亿元;实施金牛公司和荷兰迪卡公司合作建设的6000吨果品气调库、奥神州5000吨果品气调库、景盛饮品公司、西关农贸市场改扩建一期工程、锦运建材公司水泥粉磨站等续建项目6个,签约资金5.17亿元,到位资金2.07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8亿元,同比增长16.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亿元,增长17.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8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207.6万元,增长16.4%;零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687.8万元,增长16.3%;住宿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82.8万元,增长20.7%;餐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20.6万元,增长15.2%。全县3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单位全年实现零售额827.3万元,增长29.5%。全县批发业单位实现商品销售额43260.7万元,增长23.7%;零售业单位实现商品销售额80828.5万元,下降12%;住宿业单位实现营业额2293万元,下降12%,其中限额以下单位完成1730.4万元,下降21%;餐饮业单位实现营业额15733.8万元,增长68%,其中限额以下单位完成14959.3万元,增长71%。
旅游业稳步发展。积极实施《正宁县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对外宣传推介和行业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450万元,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6.2万人次。积极争取罗川古城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做好黄帝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和调令关森林公园3A级创建工作。
六、对外贸易
对外经济势头良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节会,年内组织县内外贸企业参加了西洽会、兰洽会、西交会等,参展工农业产品125种,达到了以节会宣传正宁、推介企业产品、搭建发展平台的目的。2012年,出口创汇2136万美元,同比增长12%;完成出口供货值3112万元,同比增长7%。
七、交通运输和通信业
交通运输较快发展。年末全县道路通车总里程已达843公里,班线客运车辆总共112辆,在册营运载货汽车375辆,全年完成道路客运量271.72万人,同比增长3.31%;客运周转量10472.0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02%;货运量107.75万吨,同比增长35.06%;货运周转量10688.6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8.13%;同上年相比,综合周转量增幅37.02%。当年实施交通建设项目7项,其中招商引资项目1项,总投资29079.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6299.4万元。完成宁长二级公路正宁至周家段剩余段、西周公路西坡至秦家店及长口子至周家段四级公路改建、秦凤川至秦家梁林场四级公路改建等工程,客运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通信业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通信业务总量8463.4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54.4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50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5649万元;联通业务总量560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1户;移动电话用户14.66户,其中,移动用户11.26万户,电信用户1.4万户,联通用户2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9031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不断增长。2012年,全县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3409万元、10270万元,分别增长25.73%和29.85%,小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05586万元,较上年85895万元增支19691万元,同比增长22.92%,其中县本级支出50235万元,省市专项支出55351万元。
金融业惠农功能增强。2012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99亿元,同比增长28.84%,存贷比34.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76亿元,同比增长65.1%。县工行通过银团贷款给庆阳市华能煤炭有限公司贷款3亿元,用于周家煤矿基础设施建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特别是在涉农贷款方面加大了投放力度,至12月末,全县涉农贷款8.2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量的64.3%,同比增长36.74%;共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支持3954名妇女创业;累计发放小微贷款0.83亿元,较年初的0.42亿元增长了97%。全县金融业从业人数总计534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255人。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县保费收入5152.75万元,同比增长15.0%。其中,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505万元,增长11.8%;太平洋寿险业务保费收入500万元,增长10%;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147.75万元,增长28.82%。
九、科技、教育和卫生
科技实力逐步显现。2012年,全年共论证储备科技项目8个;上报科技部项目2个,立项1个,争取资金150万元,上报省科技厅项目8个,立项3个(《正宁县董庄村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及推广》、《多媒体科技培训基础条件建设》、《科技支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信息化建设》)。《正宁县无公害紫苏标准化种植及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安排乡镇科技创先经费200万元,设立工业发展基金300万元,协调解决金牛公司、奥神州公司等企业贷款2800万元。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县财政列支科技专家经费、科普经费、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费等31万元,研制成功1MLFQ-120型起垄施肥全覆膜机(地轮式)、1MLFQ-120型起垄施肥全覆膜机(滚筒式)、1MLX-120人畜力起垄覆膜机及1LFX(R)-40/70人畜力施肥起垄机等四种机具,在省内外十多个县进行了适应性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完成专利申报57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3所,其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职专1所,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87所,教学点17个,在校学生30665名,其中高中6730名,初中10040名,小学13895名;幼儿园32所,其中公立4所,私立28所,在园幼儿5869名。共有教职工3060人,其中专任教师2906人。年内招录教师67名,签约引进陕师大、西北师大优秀本科毕业生5名。全县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了小学100%、初中98.8%、高中68%,新招录、招聘教师岗前培训率为100%。为18所学校配备专职保安20名。投入240多万元,为公路沿线的41所学校安装设置警示牌82个、绘制斑马线41条。投入110多万元,为32所学校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并全部接入县公安局110监控平台。投资321.5万元,建成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食堂27个,农村小学食堂77个,对营养餐供应商进行了公开招标,采取食堂供餐与蛋、奶供应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供餐。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费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专项补助53.84万元;落实食堂改造专项资金321.5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乘车补贴16.59万元;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321万元,其中拨付各学校公用经费1399万元、烤火费337万元、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551.96万元,补助家庭贫困寄宿生8956人次,为2393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课本费。为2044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102.9万元;为3626名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271.95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93人;为70名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入学资助金4.25万元。筹资417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学仪器240套,图书2.5万册;为山河初中等4所学校建成标准化实验室,为山河小学等10所学校建成多媒体“班班通”90套。
卫生惠民政策进一步扩大。2012年,全县114个医疗单位已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累计销售药品1770.9万元,让利群众227.7万元;全县门诊补偿119520人次、256.04万元,住院补偿9014人次、2997.33万元;县级两所医院门诊人数、住院人数、业务收入分别较医改前增加了51.5%、45.9%、33.7%,人均住院费用降低了633.4元,人均自费比例降低到了3.2%,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8.3%。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开展广场舞蹈培训70场次,演出节目50场次,下乡培训60余次,培训广场健身舞蹈2套,老、中、青、幼共同参与,每天参与群众达2000多人,并由县人民广场发展至北沟休闲娱乐广场、城北广场,延伸到了各乡镇农民文化广场,群众参与热情高,活动内容丰富,已成为正宁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获庆阳市文化局“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了秦腔大赛、乡镇农民文艺汇演、2012年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和庆十八大胜利召开专场文艺晚会。送戏下乡、书画展览、送图书下乡等活动交替开展,鼓励扶持全县群众组建“自乐班”7个。坚持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下乡义务演出60场次,眉户小戏《红绿灯下》获全市公安系统大比武二等奖,新编剧目《大学生女村官》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农村部的高度关注,新编“双联帮扶”政策宣传小戏《合婚记》。立足县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主攻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辐射带动了各类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5000多人,实现产值1.5亿元、增加值4508万元,全县共有香包、刺绣、剪纸、泥塑、民歌、社火、秧歌、唢呐、拉板糖、木偶戏、窑洞民居、民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5大类。省级项目4项,其中,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木偶戏为2007年第一批,民谣、谚语为2011年第三批;市级项目5项,均为2007年第一批;县级公布名录3批、项目144项,其中,2007年公布第一批25项,2008年公布第二批18项,2011年公布第三批101项。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举办“全县农民运动会”会、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群体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的“庆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庆阳市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女子篮球第三名、全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制定了《正宁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为进一步做好正宁全民健身工作,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十一、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要求,完成了《正宁县声环境功能区区划》,制定实施了《正宁县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整治建筑施工、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噪声3起,制止夜间违规施工3起,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1起,处理环境信访案件7件,结案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制定了《正宁县庵里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宣传牌3个,道路警示牌6个,界桩界碑50个,水库周边设置隔离网5.6公里,做到了一级保护区无排污口,二级保护区无排污企业,确保了饮用水安全。经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全县环境质量二级,良;地表水水质达标率9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节能降耗成效显现。全县万元GDP能耗为0.6吨标煤,同比下降3.5%;万元GDP电耗为796.8千瓦时,同比下降3.5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796吨标煤,同比下降3.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519吨标煤,同比下降3.8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电耗为485.6千瓦时,同比下降3.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92立方水。
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3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5起;火灾事故8起。死亡9人,受伤23人。直接经济损失11.92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损失11.29万元;火灾事故损失0.63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17.86%,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70.97%、69.33%、11.11%。
十二、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提质扩量。实施城北新区道路工程、东街出口改造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城区给水改扩建等各类建设项目127处,其中县城市政建设项目18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处,其他各类建设项目77处,计划总投资14亿元,2012年已完成投资9.9亿元。全县城镇化率增长1.04个百分点,达到26.25%。2012年完成省列农村危旧房改造2200户,建设集中示范点10处648户,其中节能示范点90户,分散建设1352户,争取各级政府补助资金237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579万元,省级补助资金600万元,市级补助资金200万元。
保障性住房进一步扩大。新建保障性住房480套、3.07万平方米、投资4545万元,其中,廉租房274套1.2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56套1.54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0套0.27万平方米。在鼎盛花园小区配建限价商品房60套、阳光小区二期工程配建限价商品房40套,全年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80套、4.11万平方米、总投资654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674户1903人足额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7.34万元。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总户数为73768户,户籍人口为23.9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58万人,女性人口11.3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5%和47.5%。出生人口3900人,出生率为16.45‰;死亡人口2617人,死亡率为11.04‰。2012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18.1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0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0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24元,比上年增长14.6%。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4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8%和36.2%。
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坚持把就业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主要抓手,按照“政府推进、市场选择、自主就业、创业带动 ”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实施“就业安民工程”和“万人创业促就业工程”,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结合市场用工需求,依托县职中、农广校、双平驾校等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养”,全年举办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汽车驾驶、香包刺绣、手工编织、酒店管理等6个专业技能及创业能力培训18期,培训城镇失业人员1596人(次)。充分发挥乡镇劳务工作站、职业介绍所、劳务经纪人的职能作用,巩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等劳务基地,打造“阳周汉子”和“泥阳绣女”劳务品牌;围绕油煤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就地转移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和收入双赢。城镇新增就业58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3%以内;职业技能培训1460人,创业能力培训840人,培训农民工6200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799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23亿元;输转劳务5.70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323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5%以上。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完成参保4986人,其中在职3705人,退休1281人;失业保险完成参保569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完成参保9015人;工伤保险完成参保6023人;生育保险完成参保7477人;居民医疗保险完成参保909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当年参保12.47万人,参保率达到95.81%。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当年参保12.2万人,参保率达到95.79%;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完成当年参保2617人,参保率达到96.9%。完成养老金基金征缴1858万元;失业金基金征缴301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1722万元; 工伤保险基金征缴106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征缴2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40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费征缴54万元;新农保征缴基金1128万元。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2453万元;支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1739万元;支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59万元;支付生育保险19.6万元;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962万元,发放率达到100%。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