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52000000002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05-2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规划信息 |
正宁县加快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 发展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甘发〔2021〕9号)文件及全县有关会议精神,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中央、省、市、县确定的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任务,结合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卫生保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卫生健康行业工作实际,坚持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自主创新,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健康正宁”建设,持续深化改革,为我县实现建成幸福美好新正宁提供坚实有力的卫生保障、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起齐全、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满意率显著提高。乡镇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显著缩小。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建设。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力争五年内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及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6.5个亿,建成正宁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建设项目、正宁县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项目、正宁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楼及附属设施建设设备采购项目、正宁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康复楼建设项目、正宁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康复楼建设项目、正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改扩建项目、正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业务楼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正宁县人民医院宫河分院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正宁县人民医院湫头分院综合业务楼建设及设备采购项目、正宁县中医医院门急诊楼及附属工程。同时,为各医疗单位配备、更新一批医学领域较尖端的医疗设备,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高远程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综合医改为统揽,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成机构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建立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县疾控中心、妇计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计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模式(将县医院打造成为集全县卫生应急处置、综合医疗救护,能够满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诊治的综合性医院;将县中医院打造成为中医特色突出、诊疗优势明显的中医药综合性医院;将县妇幼中心打造成为产科、妇科、儿科救治能力较强的妇幼保健医院;将宫河、湫头中心卫生院打造为集一般诊疗和公卫服务为一体的南北二塬医疗服务中心),形成重点突出、学科带动、相互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强村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全面建立全民医保、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保障供应、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合理引导专家下沉,带动患者和医保基金下沉,到2025年,稳步实现部分大病及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得到救治的目标;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及远程会诊工作,实现省、市、县、乡镇(社区)四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网络全覆盖,有条件的延伸到村,形成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等级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宫河、湫头中心卫生院及榆林子卫生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二级乙等服务水平,永和、周家等其他7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甲等服务水平;加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建成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非公医疗机构建设,将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应急救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国家和省上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合内容,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工作任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到2025年,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继续保持90%以上,全面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使重点人群感染率快速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地得到有效治疗,重点地方病危害得到遏制;完善城乡卫生监督体系,突出医疗服务、职业与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3项重点,加快放射卫生、学校卫生、消毒卫生、公共场所等监督的能力建设,将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延伸到村级;完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巩固现有投入,落实婚前孕前保健、产前诊断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干预工作,做好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治、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预防等工作,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县乡健康教育所的作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健康素养监测,抓好健康档案建档管理,全面提升城乡人口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成覆盖城乡的规范、高效、科学的急救医疗网络,实现 “120” 全覆盖,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灾害灾难和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全面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正宁县综合医改试点实施方案》为指导,深入推进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薄弱学科以及紧缺专业临床专科建设,全面满足群众诊疗需求。落实县级医院255种常见病多发病、乡镇卫生院52种普通病的诊治机制, 科学确定新增加分级诊疗病种,推动医疗机构精准定位,合理分工。建立以优质资源下沉为方向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以建立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的形式,进一步带动县级公立医院薄弱学科和重点专科深入发展;积极探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全面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落实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目标,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和离岗村医养老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健康服务。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国家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加强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流动人口、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预防和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工作,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质量。建立信息化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普及使用居民电子健康保障卡,利用各类便民应用系统,提供就诊、结算、查询等各方面便捷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职责明确、部门联动、分工协作、科学有序、保障有力的综合监管制度。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五是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加大宣传引导,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形成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关心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强化综合医院和基层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服务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创建5个左右省级、20个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成1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90个以上有中医药特色的村卫生室。
六是完善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不断巩固和完善医保、HIS系统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服务功能。到“十四五”末,全面整合并升级改造县、乡、村三级信息化系统,建成集医疗服务、计划生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疫情报告、监督执法、社区服务、公共卫生、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疗保障、养老及电子政务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全民健康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县广大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卫生健康网络服务体系。
七是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千人培训工程”、“百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骨干培训工程”等国家省市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请、送、传、帮、带、训”等办法,逐步提高卫计干部业务素质。力争到2025年,全县卫生健康人员总量合理增长,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0人;全系统干部专科以上学历率、持证上岗率、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引进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人才10人以上,招收硕士研究生10人以上,选派优秀骨干医护人员200人到省内外大医院进修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县整体医护工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行政、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大背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认识搞好全县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定期研究解决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对全县卫生健康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协调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健康工作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为农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等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协调新闻、广播、电视等部门积极配合卫健部门负责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协调 财政、民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和调度资金,保证财政补助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协调县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及收费标准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协调市场综合监管部门定期组织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使用、检查器械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协调教育、科技、环保、城建等部门积极发挥各自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确保卫生健康知识在中小学的普及率达到要求,卫生健康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卫生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有极大的改善。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从人事制度改革和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体制等方面进行不断探讨,适时制订可行的操作方案,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三)积极实施,稳步推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落实和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切实承担和履行本职职责和任务,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指导和管理。继续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工作属性和要求,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工作做深做细,努力开创我县卫生健康工作的新局面,确保“十四五”卫生重点发展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