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2015-00217 | 发布机构: | 县政府办 |
生效日期: | 2015-02-2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2014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面对严峻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复杂局面,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县域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经初步核算,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6.92亿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9.09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2.94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14.89亿元,增长8.4%。
农业经济稳中有增。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9.09亿元,同比增长6%。
粮食。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1万亩,同比增长0.89%,粮食总产量达到90307吨,增长0.3%。
经济作物。全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16万亩,增长3.44%;蔬菜种植面积7.59万亩,增长2.3%;烤烟种植面积2万亩,减少50%;中药材种植面积5.14万亩,增长1.98%;油料产量1.62万吨,增长4.94%;烤烟产量5100吨,下降48.8%;蔬菜产量14.38万吨,增长10.36%;中药材产量5.04万吨,增长9.19%;水产品产量172吨,增长29.32%。
林果。全县果园面积19.82万亩,水果产量10.24万吨,增长18.33%。其中苹果产量9.47万吨,增长19.52%。全年造林面积4.46万亩,新育苗木面积2.69万亩,四旁植树80万株,新栽苹果2.5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9.82万亩。
畜牧。全年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2.67万头、0.73万头、0.97万只和7.06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7.23%、3.9%、6.43%和5.35%。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841.2元,增速11%。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994.2元,占全年人均纯收的34.1%,净增182.2元,增长10.1%,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到31.4%,拉动总体收入水平增长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3128.3元,占纯收入的53.5%,净增329.8元,增长11.8%,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到56.8%,拉动总体收入水平增长6.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18.2元,净增16.4元,增长8.1%,对居民收入的贡献率为2.8%,拉动收入水平增长0.3个百分点;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500.5元,占纯收入的8.6%,净增52.8元,增长11.8%,对居民收入的贡献率为9%,拉动收入水平增长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845.7元,增速8.9%;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收性收入和转移性四大收入均持续增长,四大收入分别为16333.8元、2925.1元199.2元和387.6元,增速分别为8.9%、9.0%、5.4%、9.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027.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
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新入库1户工业企业(正宁县桂隆皮毛有限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9户,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23047万元,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47万元,增长15.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完成9500万元,增长18.25%。建筑业完成产值19389.8万元,增长7.3%。增加值6372万元,增长15.3%。
投资项目显著提高。县上确定的38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5个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个项目正在进行拆迁补偿,16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2个项目已经争取到国家投资批文;2个项目已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11个项目基本完成前期开工准备工作。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3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入库项目达到286个,入库项目投资额为123.2亿元,占全年计划入库任务123亿元的100.2%。其中: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10040万元,增长89.79%。
消费市场不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935万元,同比增速为12.72%,增长速度较上年放缓3.2个百分点。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全年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3400.4万元,同比增长12.0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2%;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534.6万元,同比增长13.7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8.8%。
按企业规模划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555.3万元,同比增长80.78%,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2.2%;限额以下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117379.7万元,同比增长11.8 %,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97.8%。
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行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1466.8万元、86283.2万元、1490万元和10695万元,同比增长12.97%、12.81%、7.39%和12.29%。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9.8%,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今年新入户商贸企业(正宁县永嘉商贸有限公司)已于六月上报入库,目前已正常联网直报,限上商贸企业累计达到6户。
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以建设特色文化名县为目标,突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文活动,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今年完成新入库文化产业法人企业12户,全县文化产业法人企业达到54户。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200万元,同比增长56.7%。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亟待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还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全县交通网络尚不健全,县域企业物流成本较高,农村生产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滞后,现有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老化毁损失修问题严重。
二是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增效的新阶段,提质增效升级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正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缺乏新兴产业支撑;结构层次不高,工业产业规模偏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升级较慢;市场主体偏少,尤其缺少有影响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资源和环境约束持续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增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急需提高。必须更大力度地依靠改革和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任务艰巨。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2013年全县全面建成小康指数68.14%,率先在全市实现小康任务艰巨。从小康监测指标来看,我县小康建设统计监测总体指数仍然偏低,五大类指数不尽平衡,39项子项指标的评价值差距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够充分、小城镇建设滞后、城乡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战场在县域,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连片川区、塬面花插贫困村及子午岭林缘特贫山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继续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市委“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三个生态新理念建设为“指向标”,把改革创新贯穿县域经济各领域,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煤炭资源为依托,推动产业链牵引转型,促使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一)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新能量。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维护市场稳健运行中的政策调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用市场的办法逐步构建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保障体系。二是进一步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消减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加快向社会、向基层放权赋能,消除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障碍,全力为县域经济构建稳定透明、规范化、法制化的营商服务环境。三是创新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制度;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二)调结构转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倍增计划,促进产业由速度优先向效益优先、由以量取胜向质、量并举转变。一是整合政策资源,创新扶持手段,健全产业和企业政策体系,支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在转型中做大做强。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
(三)立足城乡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域城镇化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一要进一步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农村小型水利等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供重要支持。二要加快户籍、土地、就业、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改革,提高文化教育、金融、信息服务配套功能,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要以产业发展谋划和带动城镇建设,实施产业布局、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和城镇建设等“多规合一”,促进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四要立足自然风貌、乡风民俗、历史文化、产业特点,建设一批品质高、功能强的特色精品小城镇,提升城镇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制度化水平,推动城镇与农村同步升级、一体化发展。
(四)坚持民生优先,以更大的力度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坚持就业为民生之本,着力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和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二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推动公共教育、文化服务、卫生保障等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集中解决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不断提升县域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四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编辑:杨保卫)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